东楼子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64&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杨姓从中村迁居此地建村。因建村于古楼之东,故
命村名东楼子。1960年,修建月牙水库(1966年改称建新水库,下同)搬迁至现址。
东楼子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5′,北纬37°01′。东隔烟凤
公路邻近林寺山,西北与西楼子村隔建新水库相望,西南与战场泊村接壤,北与港里
村、林山村相连。隶属郭城镇,北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7公顷。有粮田50.2公顷,果园5.
46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275户,773人,男女比为1:1.05。有杨、王2姓,均为汉族
,杨姓人口居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7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4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80万元,人均纯收入3046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1%、16%、23%。

大事记

1940年春日军胶东拉网大扫荡,枪杀村民5人,伤3人,抓走2人。
1941年3月18日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54年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60年因修建月牙水库,村搬迁至现址。
1972年建成灌溉面积13.3公顷的扬水站。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9年72岁的老党支部书记杨全福带领村民建成北河大口井,解决了本村北部土
地的灌溉问题。
1998年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帮助本村建起百亩葡萄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87公斤,总产21.5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34
公斤,总产38.29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600公斤
,比1978年增长了266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07公斤,总产19.2万公斤。
1991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主要品种有红富士、新红星等。
1998年,建成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葡萄生产基地。2000年,果园面积达到6.3公顷
,产量8.1万公斤,收入12万元。
2000年,全村有奶牛20余头,黄牛40余头,奶山羊300余只;6个大棚养鸡户
,年出鸡6万余只左右;养猪100余户,年出栏2500余头。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539万元,其中农业89万元,畜牧养殖业419万
元,渔业29万元,其它2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主要以麻布、网扣加工等小手工业为主。建国后,先后建
起砖瓦厂、油坊、粉坊、磨坊以及地毡、网扣花加工、机械绣花等。改革开放后,大
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主要有电气焊、商饮服务、运输、石料加工、服装加工等项目

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72人,总收入138万元,其中工业55万元,
建筑业83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0人,总收入203万元,其中运输业32万元,商饮
业11万元,服务业16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自建国到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祖祖辈辈以农业为主,辛苦一年,不得温饱。解放后,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口粮以小麦为主,鱼、肉、蛋
等消费量明显增多。2002年,彩电已基本得到普及,冰箱也进入少数村民家庭,50%
以上的户拥有机动车。
村庄建设1960年,因修建月牙水库,村庄搬迁新建,民房整齐,街道宽敞。200
0年,村出资重新扩建大口井,并修乡村路1万余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国前
的不足5平方米,扩大到18平方米。
集体福利1969年,村成立合作医疗站。1979年集体投资,全村用上电网供电。1
983年,村出资重新修建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1月,村党支部成立,杨全福任党支部书记。之后,曾
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杨全禄、杨典恩、杨全福、杨崇兴、杨春欣、杨洪翠、杨春璞、
杨喜仁、杨吉祥、杨全政、杨德敏、杨焕良、杨全生、杨春斋。2002年,全村有4个
党小组,48名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3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84年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
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杨孟勋、杨孟洲、杨在凤、杨喜章、杨桂义、杨德本、杨德贞、
杨典恩、杨全福、杨奎元、杨奎昌、杨喜仁、杨德民、杨焕良、杨喜明、杨春斋。

人物

烈士名录杨春明杨奎龙杨焕亭
杨西芳杨德芝杨希茂杨中芳

撰稿:周宇

审稿:杨春斋杨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