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堆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61&run=13

概况

明崇祯年间(1628-1643年),刘姓建村。因建村处有一大土堆,故命名土堆村。
另一说为,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刘姓在此建村居住,因村西有一土山,遂称
土堆村。
土堆村位于郭城镇东部,地处东经121°08′,北纬37°03′。东南与沙旺
村相接,西与郭城交界,南与桂山村接壤,北与南、北申家村相连。隶属郭城镇,距
镇政府驻地2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
2002年,全村总户数286户,745人。有刘、于2姓,均为汉族,其中刘姓人
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5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943.9万元,人均纯收入3053元,第一、二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的比重分别是85%、15%。

大事记

1940年本村建染线厂。
1941年3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52年2月成立互助组。
1982年投资12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9年投资25万元,全村吃上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00公斤。1983年,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260公斤,比1978年增长60公斤。2002年,粮食
亩产398公斤,总产21.7万公斤。1978年以来,全村发展果园2.7公顷。2002年,农业
总收入达到80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第二产业收入微薄。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了制线厂、染线厂等
企业。2002年,全村工业从业人员80人,收入143.9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0年建小学,设1个复式班,有教师2人。1978年建幼儿园,有教师1
人。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0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78年,人均粮食210公斤。2002年,有各种运输车104辆,摩托车186辆,电话20
7部,电视机275台,电冰箱、洗衣机162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民居住以草房为主,人均不足10平方米。1985年开始,村统
一规划街道、建房,全村建新房85栋。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刘作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194
3年2月成立党支部。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时有党员4名。2002年,全村有党
小组3个,党员33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刘作友、刘茂芝、刘宝斋、刘亭芝、刘
丰和、刘丰林、刘进尧、刘善芝、刘文芝、刘岐亭、刘前芝、刘进典、刘丰和、刘利
芝、刘海平。2000年6月起,刘前芝复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
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设立
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
有刘作友(兼)、刘亭芝、刘雪芝、刘善芝、刘文芝、刘德荣、刘利芝、刘德刚、刘作
培、刘前芝、刘进典、刘丰河、刘海平、刘松山、刘振朴。2002年5月起,刘前芝复
任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刘进世1929年6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工作。1945年
参加八路军,曾任班长、排长、报务主任、参谋、团通信主任、科长、副团长、电台
技术部主任等职。1979年,转济宁市广播电视局,曾任副局长、顾问等职。地专级待
遇。任排长时,其所在排获集体二等功1次。个人曾立三等功3次、四等功2次;获解
放奖章1枚,纪念章2枚。
刘志强1961年10月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分配在山
东物资学校。曾任机关团支部书记、基础教研室主任,省工商联副主任干事、团支部
书记,省民建主任科员、团总支书记等职。参编了《软科学知识辞典》,编写出版了
《共青团思想教育概论》。在报刊、电台发表文章近百篇。组织过几次省级洽谈、展
览会。多次获省先进工作者及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烈士名录刘长云刘丰平刘丰日
刘复民刘丰金刘华芝刘丰恺刘瑞芝
刘水之

撰稿:刘言平审稿:刘前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