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申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50&run=13

概况

宋朝末年,另一说,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申姓建村于河南岸,以姓命
村名南申家村。
南申家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08′,北纬37°04′。东与东
刘家村接壤,北与北申家村相交,南与土堆村为邻。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3.5
公里,距市政府驻地45公里,距烟台市60公里。
南申家村以丘陵为主,仅有1/5的泊地。全村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面积7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160户,428人。有申、周2姓,均为汉族,申姓居多。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42.9万元,人均纯收入3010元。第一、二、三产
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95%、2%、3%。

大事记

1941年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67年兴修水渠1公里。
1974年投资1万多元,购置发电设备,为群众解决照明用电。
1975年投资2万元,购买拖拉机4台。
1977年冬在南山建小型水库1座。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8年投资3万多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
同年用上了有线电视。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30公斤。1979年,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建大口
井2个,小型水库1座,整大寨田2.7公顷,粮食亩产提高到250多公斤。1983年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2002年,粮食
亩产提高到410公斤,总产达到36.9万公斤。
1987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4公顷,由技术员统一指导管理。全村
人均苹果收入由几十元,猛增到1000多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420万元,其中农业300万元,林业100万元,
畜牧养殖业10万元,其它10万元。
第二、三产业1952年,办起供销合作社代销店。1960年,办起砖瓦窑厂,规模不
大,收入微薄。后建起石灰窑等。2002年,全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2人,收入2
2.9万元,其中工业10万元,商饮业12.9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本村自古重视文化教育,解放前就成立了诗书班。建国后,建起小学,
后又投资建起北申家完小、联中。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
0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农民过着衣不遮体的贫困生活。建国后,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2002年,人均粮食达到800公斤,全村有电视机140台,电话60部,各种机动车
100多辆,电冰箱25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齐,住房拥挤。建国后,住房条件逐步改善。2
002年,住房面积由建国初期的人均不足5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2月成立党支部,申明德任党支部书记。之后,曾任村
党支部书记的有申顺坤、申顺堂、申顺勤、申树奎、申维基、申忠义、申玉德、申炳
恭、申言林、申友奎、申福。1994年1月起,申友奎复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
有党小组2个,党员23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
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
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申子林、申万奎、申德能、申言林、申顺穆、申
维基、申炳恭、申正奎、申友奎。

人物

人物简介申德星1928年2月生,初中毕业,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工作,曾任区
青救会干事、区中队长、粮库主任及粮食厅党总支副书记、总工会科长,彰武县粮食
局局长,省粮机厂总支书记,省粮食局科技处处长、科研所所长等职。曾获辽宁省先
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申法奎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1965年山东医学院毕业后,在山
东省血液中心工作。其研制的血浆冷沉淀纤维结合蛋白点眼剂为国内首创。1992年任
省血液中心实验室副主任、省输血协会学术咨询委员会秘书等职。发表过多篇专业学
术论文,并获全国专业学术优秀论文奖。
烈士名录申德好申炳谦申宝奎申才林

撰稿:申言林申炳公申维基

审稿:申友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