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城一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42&run=13

概况

唐武德初年,在此设廓定县。“廓”、“郭”音近,沿用中将“廓”字的“广”
去掉,演变为郭城。另一说,明永乐九年(1411年),在建设新城郭的施工中,发现城
中有旧城墙基,故改名郭城。原有候、梁、佐、纪、杨、刘姓等在此居住。明洪武四
年(1371年),于江从文登县大水泊村迁到黄草场村,后又迁到此地落户。第三说为,
于江从文登县赤山村迁来。明朝中期,董姓八世祖由莱阳县西观村迁来定居。后有宋
、黄、姜、刘、孙、张、王等姓自外地来此定居。1948年,郭城分为五个行政村,分
别命名为郭城一村、郭城二村、郭城三村、郭城四村、郭城五村,本村为郭城一村。
本村地处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6′,北纬37°03′。东与土堆村接
壤,南与郭城五村为邻,西与郭城二村相连,北与北申家村接壤。为郭城镇政府驻地

全村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花生等。
2002年,全村有125户,330人。有于、张、孙、王4姓,皆为汉族。
195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5万元,人均纯
收入300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21%、25%、54%。
大事记

1941年3月26日郭城村解放。
1948年郭城村分为五个行政村,本村为郭城一村。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全村劳力出动,参加修建桂山水库。
1963年开挖1200米渠道,并整修了成片的土地。
1969年村投资购买磨面机,建起面粉厂,结束了推磨压碾的历史。
1970年村投资购买第一台拖拉机。
1982年用上照明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村投资2万元,安装自来水。
1998年安装闭路电视。
1999年实行电网改造。
同年建成电话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只有120公斤,总产6万公斤。1963年,建新水库(原
名月牙水库)渠道开通后,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又上新台阶。
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475公斤,总产达到11.8万公斤。第一产业总收入75万元,其
中农业15万元,畜牧养殖业60万元。
第二产业1915年,于贵珍开设贵珍花边庄,注册资本2000元,从业人员6人,19
47年停业。1930年后,于保凯经营的于记花边庄、刘元州经营的元记网扣庄相继开业
,共有资本1600元,从业人员12人,分别于1945年、1941年停业。改革开放后,先后
发展起纸管厂和饲料加工厂等。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90人,收入90万元,
其中工业62万元,建筑业28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了商业、运
输业、饮食服务业。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6人,总收入190万元,其中运输业
80万元,商饮业60万元,服务业5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清末,本村设毓英书房。1942年建立小学,时有学生10余人,适龄儿童
入学率为20%。改革开放后,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
专院校的学生15人,其中博士生1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粮食不足百公斤,吃不饱穿不暖。建国后,人民生活
水平逐步提高。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达到715公斤,解决了
温饱。2002年,全村人均粮食达到850公斤,共有机动车70辆,摩托车30辆,电话70
部,彩电100台,电冰箱40个,洗衣机3台,VCD80余台,手机20余部。
村庄建设建国初期,街道不整齐,居民住房条件很差,全是草房,拥挤不堪。建
国后,对街道进行了整修,居住条件获得改善,旧房逐年翻新为瓦房。2002年,人均
住房面积由建国初期的不足10平方米,扩大到3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7年,中共胶东特委派人来村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42年,
发展于允恕为中共党员,后于允恕介绍于允胜等人入党。1948年1月,本村成立党支
部,于允胜任党支部书记。之后,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刘淑娥、于云贞、于允利、于
文杰、于兴邦。2002年,全村有2个党小组,21名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8年1月,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
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
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宋德旭、于顺亭、于顺基、于文杰、于修德
、于云利、于兴邦、于作人、于秀斌、于秀全。2002年4月起,于秀斌再任村委会主
任。

人物

人物简介于善民(1921-1977)绰号于小瞎,著名京胡演奏家。3岁时双目失明,十
几岁时爱上民间音乐,尤擅长京胡演奏,记忆力超人。1948年,参加胶东文化协会胜
利剧团,与马少波、江新蓉等知名戏剧工作者活跃在胶东解放区。1949年随军入京,
在戏曲改进局工作。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2月,任中国戏曲研究院试验
学校(后改为中国戏曲学校)音乐科主任。他热爱教学工作,苦心培养了大批京戏音乐
人才,赢得广泛称赞。
孙珍宝(1909-1987)字怀忱。曾留学美国,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国著名合
金钢专家,钢材物理检验的奠基人,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1931年齐
鲁大学毕业,获物理学士学位。1946年毕业于美国理海大学研究院,获冶金学博士学
位。后任齐鲁大学物理系助教,清华大学物理系及金属学研究所助教、教员,美国伯
利恒钢公司总厂中心试验室工程师,纽约世界贸易公司驻厂冶金工程师,天津北津大
学冶金系教授,资源委员会上海材料供应事务所技术处工程师,重工业部综合工业试
验所上海分所试验室物理组负责人,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兼职教授,冶金工业部钢铁
研究总院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钢铁结构协会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及北京市
金属学会理事,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0余
篇,均产生强烈影响。1959年,领导制定了中国第一套合金钢类技术标准。其主编的
《合金钢手册》(上、下集)、《机械工程手册》中的《钢》,分别由冶金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两部著述均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舒适(1922-1998)原名于允杰,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军职干
部。1941年1月参加革命。曾任政治指导员,报社记者,团参谋长,师作训科长、师
副参谋长、副师长,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副主任等职。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
独立功勋荣誉勋章。
孙维刚(1938-2002)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数学教师,中共党员。从教40年,自19
80年,进行六年一循环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从初中一年级跟班,直到高中三年级,
共完成三轮循环。1991-1997年的第三轮班,全班40人全部升入大学,其中有38人超
全国重点大学分数线,22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他是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中
国数学学会理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批中国
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曾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北
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全国十名师德标兵之一。
鲁特1918年生,中共党员。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加入胶东文化协会,先
后编辑《胶东大众》、《胶东文化》、《胶东文艺》等月刊。1949年冬,调中共山东
分局宣传部,筹建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辑《前哨》月刊。1951-1966年,曾
任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文艺指导员、文艺处长,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
组副书记等职。十年浩劫中,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1974-1983年,曾任山东省
文化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山东省文管会副主任兼文物局局长。1983年10月离休后
,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山东
分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其书法作品多
次作为出国代表团赠送外国政府机关及友好人士之礼品,并参加出国展览。文章、诗
词作品颇丰。主要著述有《冤枉》、《李风阁》、《血帐》、《在风雨中前进》、《
英雄的村》、《漫谈描写》、《怎样写通讯》、《关于取材》、《提高文学艺术的战
斗力》等。
江波又名于修文。1927年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1年参加革命,
曾任小学教师和大众日报社记者。1947年调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从事新闻工作,曾参
加孟良崮、南麻、临朐、胶河、周村、潍县、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斗和战役
,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通讯报道。1950年后,先后在新华社华东军区总分社,人民前
线报社,解放军总政治部新闻处、报刊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同志办公室工作。197
0年下放到山东省滨县武装部,1975年调至解放军报社总编辑室任职。1977年在总政
治部主任韦国清办公室工作。其业余作品主要有《涛声集》、《半岛集》。
于修义1929年生,高中毕业,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革命,曾在青岛武工队工作
过。同年9月,调辽南军区,曾任侦察参谋、连长、作战参谋等职。1950年入朝作战
,回国后曾任步兵一二九师副参谋长兼作战科长、四十二军军事研究科长、军官教导
大队副大队长、南京军事学院军事资料室副主任、内蒙古军区政治部报社编辑科长、
南京高级陆军学校研究部军事研究员及百科研究员。1984年,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百
科编审室主任。
孙维约女,1933年生,中国民盟成员,北京钢铁学院教授。毕业于苏联矿业学院
。1959年被分配到北京矿业学院机电系选矿教研室工作,1970年调北京钢铁学院教研
室工作。1986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获“人民教师”奖章。
名列《华夏妇女名人辞典》。
张维国1945年6月生,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1969年任江西日报社记者。
其作品多次在省、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并获奖。所著《张海迪与老共青》、《军民鱼水
情》,分别获江西省好新闻奖及纪实展览优秀奖;《船头小景》获江西省首届新闻摄
影三等奖。
烈士名录于学文张贤普于永顺

撰稿:于建平审稿:于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