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39&run=13

概况
明朝初年,刘姓建村,以姓命名刘家疃。
刘家疃位于海阳市中西部,朱吴镇西南部,地处东经121°00′,北纬36°
51′。东与东刘家疃相接,西与西乐畎村相连,北隔朱泉路与下涝泊村相望。隶属朱
吴镇。东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4.8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地瓜、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83户,812人,自然增长率-2.48‰。有孙、马、张、王、
丁等5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孙姓,其次是马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万元。200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11万元,人均纯收入3127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
收入的比重分别是88%、3%、9%。
大事记
1936年秋蜜蜂涧村早期中共党员于连江带领5人,在本村夺取同和永商号1支枪和
部分钱币,把钱分发给贫苦农民。
1941年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日军胶东大扫荡,杀死村民孙显臻、孙显俭,将中共党员、村长孙显
祖及孙朋云等人劫持到东北煤矿挖煤。后孙显祖死在煤矿,其他人跑了回来。
1945年秋第一个合作社(村社)成立。
1953年春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3个。次年春,发展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个。
1956年春本村与东刘家疃、西乐畎村三个村联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秋大炼钢铁运动中,在本村西北山聚宝顶开挖铜矿,民工300余人。
1983年村集体投资6.8万元,建平塘1个,灌溉面积10公顷。
同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5年村集体投资13万元,建自来水井1眼,安装配套设备,全村300多户吃上自
来水。
1997年村集体投资6.8万元,建平塘1个,灌溉面积26.7公顷。
1998年秋冬修山路6条,总长8公里,均可通农用车。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10公斤,总产24.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16公
斤,总产66.36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480公斤
,比1978年增产164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87公斤,总产52万公斤。
1956年,始栽植苹果。2000年,苹果面积达到26.7公顷,收入42.8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803万元,其中农业364万元,林业5万元,畜牧养
殖业415万元,其它19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无工业项目。建国后,先后发展了红炉、面粉厂、油坊。
改革开放后,发展了芋头加工、农机修配等。2002年,第二产业总收入28万元,其中
工业10万元,建筑业18万元。
第三产业1978年,全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8人,收入67万元,利税4.2万元。20
02年,全村有各类服务网点38户,从业人员50人,收入80万元,其中运输业16万元,
商饮业28万元,服务业36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39年,村成立小学。1945年,与东刘家疃、西乐畎三个村成立联办小
学,后又成立联村完小。1972年,三个村共同投资建小学。1974年,三个村投资办起
刘家疃联中。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7名。
集体福利1982年,村集体投资用上电网供电。1983年,村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
自放电影。1995年,集体投资13万元,全村用上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马光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1年,成立党小组,马光海任负责人。1946年,成立党支部。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马
光海、孙同新、孙显经、孙奎英、孙德云、孙际河、孙希秋。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
4个,党员49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
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
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
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马凤奎、孙希胜、马仁水、孙显经、孙同新、马凤竹、孙奎乐、
孙际江、孙际河、孙希秋、孙辉。

人物

人物简介马仁键1953年6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8
2年11月在担任海阳县新华书店副经理时,被烟台地区行政公署评为劳动模范。
烈士名录孙显成孙际云孙翠云
孙俊夫孙玉林孙显平孙吉云马凤兆
孙显君孙显瑞

撰稿:王林和审稿:孙希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