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夼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38&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唐姓由“小云南”迁至此地居住。后孙姓在村北后
井口处居住,命名井口孙村。继之,孙姓被唐姓请进村居住,改村名为水夼。虽称水
夼,但村内并没有水,建村后打井数眼,水量均小。因此吃水要到村北远处取水。后
一道士在村西指地挖井,井水很旺,村人认为是神仙赐水,遂更村名为神水夼。196
5年,因原村名有迷信色彩,改名为清泉夼村。
本村位于海阳市中部偏西,朱吴镇西部,地处东经121°00′,北纬36°53
′。东与七寨村为邻,南与下涝泊村交界,西与古家夼村相连,北与东车格村接壤。
隶属朱吴镇。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
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干果、水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50户,7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有孙、唐、梁、
王、李等5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孙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4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80万元,人均纯收入3148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91%、4%、5%。

大事记

1941年3月15日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7年成立3个合作社(村社)。
1973年8月30日山东省林业厅在本村召开全省板栗生产现场会。
1978年本村培育的“清泉二号”板栗,获山东省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村集体投资12万元,建起占地0.7公顷的大口井。
1988年村集体投资4万元,进行水利建设,铺设水泥管道1200米。
1996年村集体投资13万元,建大口井1座,铺设水泥管道1500米。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5公斤,总产13.7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6公
斤,总产28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60公斤。2002年
,粮食亩产提高到605公斤,总产达到45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在原有6.7公顷干果的基础上,新栽板栗6.
7公顷,建起烟台市林科所科技示范园。2000年,全村干果园面积13.4公顷,总产量
0.75万斤,收入4.5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706万元,其中农业338万元,林业11万元,畜牧养
殖业275万元,其它82万元。
第二产业1966年,村集体建起面粉厂,从业人员23人。此后相继建起油坊、面粉
厂等,从业人员6人,固定资产4.5万元。后建筑业得到发展。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
人员60人,收入33万元。
第三产业1983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商店及运
输、饮食服务业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人,收入41万元,其中运输业34万
元,商饮业3万元,服务业4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神水夼小学。1964年,集体投资2万元,建起新校舍15间
,时有教职工25人,学生140人。改革开放后,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
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5人。
村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聘请专家讲课,或派人外出学习。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57年,人均粮食31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420公斤,全村收入14万元。2002年
,人均存款余额1500元,有各种运输车102辆,摩托车30辆,电话108部,彩电150台
,电冰箱21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
积不足5平方米。1958年,村投资整修了街道。1983年以来,硬化新房区路面1800平
方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0年,本村建起了合作医疗站,村民用药报销40%。1982年,投资6万
元,用上了照明电。1997年,投资6万元,安装电话100多部。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孙守太、孙丕智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批
党员。同年3月,成立党支部,孙丕智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两
个互助组,并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伍200余人,有24人随军
参加万第战斗。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5名。2002年,有党小组6
个,党员66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孙丕智、孙守乡、孙九功、孙守祥、孙同新、
孙同春、孙乐新、孙守太。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
。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孙乐太、孙乐修、孙乐丛、孙守连、孙法财、孙同新、
孙守荣、孙同春、孙守月、孙保清、孙兆明、孙守平、孙乐全。
人物

人物简介孙守勋(1913-?)1939年任海阳五区(发城)副区长。后参加威海抗日战
斗。1941年,在八路军的秘密安排下,打入万第赵保原部任副司令,做地下工作,对
解放万第起了很大的作用。建国后任教师,在“三反”、“五反”运动中,被打为反
革命,在劳教队病故。1982年,落实政策时予以平反。
孙法南(1928-1984)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立功4次。回
国后,在福建第九预备医院工作。1958年调黑龙江建设兵团医院任院长,教授级专家

孙守胜1939年生。1965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学院。曾在沈阳市建筑工程学院任教
授。
烈士名录孙同忠孙同湖孙乐令
孙乐田孙九忠孙九义

撰稿:孙法韶审稿:孙守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