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涝泊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36&run=13

概况

清朝末年,徐姓建村于涝洼地上部,故命名上涝泊村。
上涝泊村位于海阳市中部偏西,朱吴镇西南部,地处东经121°01′,北纬36°
52′。东与牛岭山村相接,北与七寨村交界,西与下涝泊村接壤,南与东、西栓马岛
村相连。隶属朱吴镇,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
本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东西最大长度1公里,南北最大长度0.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5公顷,其中粮食
作物播种面积15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公顷。粮食、经济作物产值比为1.5:1。
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芋头等。
2002年,全村有67户,190人。有徐、毕2姓,其中徐姓人口较多。
建国初期,多数年份农村经济总收入0.7万元左右。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
到6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猛增到216万元,人均纯收入3132元,第一产业占
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是99%。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5年第一个合作社(村社)成立。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2年用上照明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
,总产11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71公斤,总产11万公斤。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214万元,其中农业182万元,林业1万元,畜牧养殖业30
万元,其它1万元。
第二、三产业1978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3人,收入2万元。2002年,有商业
、饮食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4户,从业人员4人,收入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因村小,本村无小学,学生读书都到刘家疃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考
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6名,其中本科生4名。
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收入60元左右,人均粮食150公斤左右。1978年,人
均纯收入400元,人均粮食250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达
到500公斤。2002年,人均粮食620公斤。全村有电话26部,电视机50台,机动车15辆

村庄建设建国前,居民住房破旧,人均住房面积6平方米。建国后,住房条件逐
步改善。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10平方米。2002年,达到2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7月,成立党支部,徐长胜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49
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3人。2002年,有党员14人。曾任村党支部书记
的有徐长胜、徐长东、徐京昌、毕建起、徐忠山、徐京典、徐京坤、徐京云、毕丛虎
、毕丛云、毕建德。2002年6月起,毕丛云再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3月,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
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
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徐德基、毕建起、毕同科、毕建桂、徐
京坤、徐忠山、毕从云、徐京云、毕丛虎、徐德国、徐京义。

人物

烈士名录徐德维徐德良

撰稿:徐京贵审稿:毕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