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龙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29&run=13

概况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王瑞从二王家村来此定居。因建村于东西两山之间
,东山弯曲如龙、西山伏卧如虎,故命村名虎龙庄。另一说为,村东一岭蜿蜒如龙,
村西一石形若虎头,因此命名虎龙庄。
虎龙庄位于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09′,北纬36°56′。南与三王
家村接壤,东北与西石现村为邻,北与河北村相望,西与北河东村交界。隶属朱吴镇
。西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112户,329人。有王、刘、姜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
多的是王姓。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万元,人均纯收入3210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87%、6%、7%。

大事记

1941年3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6年胶东军区十六团在本村开设油坊。
1954年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王绍京任社长。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15公斤,总产4.6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60公
斤,总产10.4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500公斤
,比1978年增长24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660公斤,总产22万公斤。
1955年,始栽植苹果。2000年,果品总收入达到8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275万元,其中农业143万元,林业2万元,畜牧养
殖业41万元,其它89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有锡铺1座。建国后,陆续开设油坊2座,粉坊5座。2002
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0人,收入18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发动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商店和
电气焊、维修、饮食业等,另有2部客车从事客运。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人
,收入22万元,其中运输业4万元,商饮业10万元,服务业8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3年,本村成立小学,教师1名,学生30多名。1987年,村小学并入
冷家完小。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1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吃不饱,穿不暖,常年人均粮食仅有100公斤左右。建国
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达到700
公斤。2002年,人均粮食900公斤,人均存款余额20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40辆,
摩托车7辆、电话40部、彩电40多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
7平方米。1972年,村统一规划后,房屋整齐,街道宽敞。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扩
大到22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3月,成立村党支部,王福林任党支部书记。在村党支
部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1945年,组织10余人支前,由王福
林带队随军参加了万第讨伐赵保原战斗。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1
名。2002年,有党员22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王福林、王启民、王启林、王绍京、
王明锡、王元亭、王永波、王永水、王绍谦、王绍乐、王洪臣、王绍民。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3月,设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
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
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
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永胜、王吉庆、王绍京、王绍通、王明仁、王元亭
、王明武、王明友、王启荣、王绍平、王绍安、王明国、王绍谦、王绍奎、王绍乐。

人物

烈士名录王永云王兆芝王长贤

撰稿:王明涛

审稿:王绍民王洪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