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桃口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26&run=13

概况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程姓自吴家沟村迁此建村。随后蒋、高、李、杨、
刘姓来村定居。因村坐落于沟口,周围桃树成林,故命村名桃口沟,后改名大桃口村

大桃口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朱吴镇东部,地处东经121°11′,北纬36°
56′。东北与下尹家村相邻,西北与冷家村相连,南与北鲁家村、大薛家村接壤,北
与北桃口村相望。隶属朱吴镇。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4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花生、板粟、银杏、桃树、柿子及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302户,8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有蒋、李、高、程
、刘、冷等6姓,均为汉族,其中蒋姓人口居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4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6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40万元,人均纯收入3113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96%、3%、1%。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50年本村第一个合作社(村社)成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投资9万元,吃上自来水。
1999年建河桥3座。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3公斤,总产22.1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80公
斤,总产50.4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400公斤
,比1978年增长12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17公斤,总产达到64万公斤。
20世纪80年代后,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板粟、银杏、桃、柿子等干杂果。2
000年,干杂果总收入达到10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713万元,其中农业663万元,畜牧养殖业50万元。
第二、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办起建筑队、商店
、理发店、电气焊部等。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43人,收入27万元,其中建
筑业20万元,运输业5万元,商饮业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1年,成立大桃口小学,学生70余人。1955年,改为大桃口完全小学
,时有教师2人,学生50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仅90公斤左右,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艰苦
生活。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329公斤。1975年,
人均粮食425公斤,全村收入11.7万元。2002年,人均存款余额1500元,全村有各种
运输车辆110辆,摩托车50辆,电话75部,彩电180台,电冰箱24台,洗衣机16台。
村庄建设随着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村庄建设发展很快。1986年以来,村统一规划
新房区,建房屋130栋,彻底改变了以草房为主的旧面貌。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由
建国前的6平方米,扩大到18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1年,村合作医疗站成立。村民日常用药药费报销50%,病重住院费
报销70%。21世纪后,对考取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人奖励100元。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5月,村党支部成立,时有党员7名。1949年10月,党员
身份公开时,全村有党员10人。2002年,有党小组3个,党员43名。曾任党支部书记
的有蒋龙江、蒋文谦、蒋文坤、程元洪、蒋进臣、蒋立文、蒋立明、蒋伦、蒋立思。
在蒋立思任职期间,村党支部曾被评为海阳市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3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民兵、治安、调解、妇女等组织
。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蒋龙江、蒋文坤、高从文、蒋进臣、蒋伦、蒋立明、蒋
立贤、蒋绍波、蒋立思。

人物

人物简介蒋绍琰1919年生,中共党员。1941年参加革命,先后在胶东公学、胶东
行政公署、南海医院、潍坊军分区、总后勤部、志愿军后勤部、总后青藏办事处、兰
州军区后勤部工作。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第二十八分部副部长。
程显敏1950年生,中共党员。1968冬参军,曾任排长、参谋、营长、团长等职。
199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十分部部长,正师级。
烈士名录官锡波高顺芝高从章
蒋立爵蒋立福蒋立义李振美程绍和
李文山蒋立言蒋文庆

撰稿:蒋绍伦审稿:蒋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