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现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16&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37-1619年)建村,因村处东、西石现村中间而得名。另一说为,
姜姓建村,因有一大石硼位于村南,故命名中石现村。明崇祯初年,于姓从文登大水
泊来此定居,随后有王姓迁入。解放后,有李姓、刘姓、乔姓相继迁来。
本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朱吴镇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0′,北纬36°58
′。东与前、后寨山沟村为邻,西与河北村、西石现村相连,东南与东石现村相望。
隶属朱吴镇。西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板栗、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400户,1323人。有于、王、姜、李、刘、乔等6姓,均为汉
族,其中人口较多是于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914万元,人均纯收入3075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
入的比重分别是65%、25%、10%。

大事记

1941年3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15日日军扫荡,在本村烧毁房屋800多间,打死3人。
1943年秋成立第一个合作社(村社)。
1956年9月在村西沟修水库1座。
1965年开垦下河粮田9.3公顷。
1973年中共烟台地委书记朱本正来村视察。
1974年5月修建河桥1座。
1978年烟台行署副专员陈永义来村视察板栗开发工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0公斤,总产2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00公斤
,总产56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00公斤,比1978年
增长1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48公斤,总产达到88万公斤。
1991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板栗,苹果有红富士、红星、乔
纳金等品种。2000年,全村苹果面积26.7公顷,产量20万公斤;板栗18公顷,产量2
.5万公斤。苹果、板栗总收入31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1239万元,其中农业380万元,林业15万元,畜牧
养殖业162万元,渔业2万元,其它68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村有家庭作坊式手工业,从业人员约20人,收入仅够自给。1
975年,办起豆腐坊、粉坊,规模较小,收入微薄。1980年9月,村建起螺丝厂。后相
继办起油坊、花边加工等个体企业15家。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500人,总收
入478万元,其中工业460万元,建筑业18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电气焊修理部
、商店、理发店、饮食店及个体运输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0人,收入197
万元,其中运输业18万元,商饮业14万元,服务业16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中石现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40%。1965年,成立石现
农业中学,学生30余人。1968年,农中改称石现联中,学生80余人。1975年,由联办
村共同出资20余万元,修建石现联中新校舍。1978年,改为三年制,教职工20多人,
学生360余人。之后,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由
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4人。
1992年,村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15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1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50公斤,全村收入22万
元。2002年,有各种运输车220辆,摩托车30辆,电话120部,彩电218台,电冰箱16
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弯曲不直,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
方米。1972年,村统一规划,在河北岸建新房区,并拆迁旧房子,每平方米补助5元
钱,大部分农户住上了新瓦房。2002年,新房区已有住户300余家,人均住房面积达
到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5年,投资1万多元,修建粮库12间。1994年,村民每户筹资200元,
安装闭路电视。1996年,每户筹资200元,安装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于保田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
。1941年10月,成立党支部,于保田任党支部书记,时有党员4人。在党支部领导下
,相继组织互助组,开展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50余人,随军参加万
第战斗。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36人。2002年,有党员小组8个,
党员69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于保田、于思太、于凤江、于作伍、于天云、于孟敏
、于丁涛、于奎河、于孟川。于天云任职以来,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海阳县(市)先进
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3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
,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奎成、
于风江、于思太、于春芝、于奎章、于奎加、于乐章、于作伍、于全勇、于仲亭、于
丁成。1992年,本村被评为海阳县文明村。

人物

人物简介于仲夏1918年12月生,大专文化。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电子工业部销售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子器材公司副经
理等职。行政11级。
于英华1925年生,中共党员。1941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排长、指导员、协理员、
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81年转业,任济南市工商局长。享受厅级待遇,行政
13级。
王文波1952年生,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分配在大众日报社工作。
曾任大众日报政治军事部记者,齐鲁晚报副主编、主编,山东经济日报主编、社长等
职。
于旭春1957年3月生,中共党员,海阳市园林管理处主任。2000年,被中共烟台
市委、市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烈士名录于作云于田亭王守凯
姜学忠于奎和于奎庆于奎荣于奎茂
于思礼于顺

撰稿:于水胜审稿:于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