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杨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09&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杨姓来此建村定居。因村四周是山,只有东北
面有山口通向外面,村南有条沟,故命名沟杨家村。
沟杨家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08′,北纬36°57′。东与西
石现村为邻,西北与南长仙村接壤,南与二王家村相连,北与小夼村交界。隶属朱吴
镇。南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303户,782人,自然增长率-1.7‰。有杨、王、孙等3姓,
均为汉族,其中杨姓占99%。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8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06万元,人均纯收入3112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77%、11%、12%。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同年建立村党支部,杨兆仙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全村用上照明电。
1993年安装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0公斤,总产1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150公斤
,总产19.5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300公斤。
2002年,粮食亩产提高到616公斤,总产44万公斤。
1978年,始栽植苹果。2000年,苹果面积达到2.7公顷,果品总收入达到4.
5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774万元,其中农业342万元,畜牧养殖业179万元
,其它收入253万元。
第二、三产业改革开放以后,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第二、三产业,建起修理部
、电气焊部、商店、饮食店及个体运输等十多个项目。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
员达到260人,总收入232万元,其中工业6万元,建筑业100万元,运输业95万元,商
饮业17万元,服务业14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81年,本村建立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有26人考入大中专院校
,其中1人考取研究生。
人民生活建国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建国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75年,
人均粮食435公斤,全村收入49万元。2002年,人均粮食达到500公斤,全村有各种运
输车90辆,摩托车25辆,电话76部,彩电150台,电冰箱35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住的大都是低矮、潮湿的茅草房。建国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村统一规划住宅区,建起大批新住宅。2002年,全村人均住
房面积由建国前的7平方米,扩大到2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0年,杨兆仙在青山村(今属乳山市)打长工时加入中国共产
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1年8月,成立党支部,杨兆仙任党支部书记,时有党
员5人。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时,全村有党员10名。2002年,有党小组3个,党员
37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杨兆仙、杨秀、杨崔、杨连君、杨海、杨兆举、杨胜、杨
文义。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10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
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委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
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杨连臻、杨秀、杨兆明、杨兆伦、杨崔、杨兆秋、杨海、
杨文凯、杨明、杨兆学、杨春、杨令、杨文贤、杨文义。

人物

烈士名录杨兆修杨兆江杨兆东
杨开杨兆球杨魁

撰稿:杨兆新

审稿:杨文义杨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