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洛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93&run=13

概况

明朝初年,另一说为清初,姜姓在今村南约2.5公里的大道旁建村。因车来人往
,颇不安静,又向北搬迁于今村址,故命村名为北落,后演变为北洛村。
北洛村位于朱吴镇北部,地处东经121°06′,北纬36°56′。南与后庄、
北与当道村、东与吴家沟村、西与桑园村为邻。隶属朱吴镇。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
距市政府驻地22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3.3公顷,山岚233.3公顷。适宜种
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310户,930人,均为汉族。大部分为姜姓,另有于姓、纪姓
、万姓各1户。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75万元,人均纯收入3139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89%、2%、9%。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始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999年集体投资86万元,建起库容26万立方米的水库及与之配套的滴灌水利工程

2000年修环山路30公里。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多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多公斤,总产36万
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573公斤,总产达到55万公斤;花生总产量达到30万公
斤。
1956年,始栽植苹果。1965年,苹果总产量就达到50万公斤。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599万元,其中农业301万元,林业2万元,畜牧养
殖业295万元,其它收入1万元。
第二产业1910年,姜善国开设姜记网扣庄,资本800元,从业者13人,1938年停
业。1922年,姜汉周办起德记纩坊,有资金2000元,纩50支,织机25张,工人90名,
1938年停业。1923年,刘庆臣开设协茂昌纩坊,有资金1.7万吊,厂房100间,纩100
支,织机50张,工人260名,并加入烟台东牟绸业公司。所产丝绸多由烟台销往英国
仁德洋行、法国联纳洋行。建国后,办起了油坊,但规模极小,收入甚微。改革开放
以后,村办起了粉丝厂、砖瓦厂、面粉厂。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0人,总收入
16万元,其中工业11万元,建筑业5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得到发展。
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0人,收入60万元,其中运输业15万元,商饮业35万元,
服务业1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8年,成立北洛完小。1969年,成立北洛联中,时有教师10人,在校
生200人。2002年,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200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
专院校的学生31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口粮仅5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800公斤。2002年,人均纯收入3139
元,全村有各种机动车100多辆,电话80多部,电视机300台,电冰箱15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
方米。1979年以来,规划新房区,建起了新房,旧房进行翻新。2002年,有99%的户
住上瓦房,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到20多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6月,本村成立党支部,姜善仁任党支部书记。之后,
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姜元玉、姜万春、姜万明、姜万海、姜万欣、姜仁敬、姜乐山
、姜立山、姜仁行、姜桂涛。2002年,全村有党员55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4年1月,成立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
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
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
有姜万春、姜万明、姜仁恕、姜善提、姜万欣、姜继勇、姜涛、姜乐山、姜桂涛、姜
立延。1999年5月,姜桂涛再任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姜万明(1913-1980)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长、村党支
部书记等。1952年、1953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1956年3月,出席省
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烈士名录姜善廷姜元芳姜善允
姜元铎姜元丰姜仁智姜仁龙姜义德
姜善顺姜善恕姜奎海姜仁禄姜善端
姜仁增姜万国姜成玉姜起明姜成水

撰稿:姜玉斌审稿:姜桂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