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阳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9&run=13

概况

明崇祯年间(1328-1643年)建村。因建村于土丘城子顶之北的较低处,雨季洪水
泛滥,汪洋一片,故命村名北城洋,后演变为北城阳。
北城阳村位于海阳市城区东部,地处东经121°14′,北纬36°49′。东靠
镜子山,西与北石河村山泊相连,南与瓦埠庄山泊相接,北依招虎山,西距市政府驻
地约11.8公里,隶属方圆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1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
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778户,2200人,有王、修、李、刘、薛、高、张、宋、杨、
姜、江、程、成、于、黄、缪、徐、吴、韩、冷、周、孙、辛、任、石、商等17姓,
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王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7.6万元。2
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03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
为22.5%、10%、67.5%,人均纯收入达到2900元。

大事记

1922年开设北城阳集市,集期为农历四、九。
1942年6月24日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3年2月海阳中学由嘴子前、嘴子后村迁驻本村办学。校长孙川四,学生400人
。翌年春,海阳中学并入胶东公学。
1946年实行土地改革,农民翻身作了主人。
1952-1953年组织生产互助组46个。
1955年全村相继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7处。
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本村改为北城阳生产大队,下设16个生产小队。
1964年开展“四清”运动,本村有3名村干部自杀。
1983年本村投资12万元,建起砖瓦厂。
1985年秋遭到11级台风和暴雨的袭击,全村经济损失惨重。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本村粮食亩产98公斤,总产量34.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
达310公斤,总产量114.4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每亩产量5
1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20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达600公斤,总产量187万公斤
。2002年,粮食亩产500公斤,总产110万公斤。
1985年以来,本村陆续栽植苹果40公顷,常年产量65万公斤,收入110多万
元;栽植干果13.3公顷,建蔬菜大棚150多个。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1036万元,其
中农业收入384.8万元,林业收入0.2万元,畜牧业收入515.3万元,渔业收入0.1万元
,其它收入135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没有工业。1983年,村集体建起砖瓦厂,职工78人。后相
继建起个体面粉厂、油坊及羊毛衫加工、电气焊维修等,常年收入158万元。2002年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60人,收入459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01.4万元,建筑业收入25
7.6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后又办起粉坊,规模较小,收入微
薄。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发展起理发店、个体商店、浴池及副食品加工、车辆维修、
个体运输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人,收入3108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65
4万元,服务业收入42万元,商饮业收入241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27年,设私塾1处,学生30人。1942年解放后,公办完全小学,邻村
高小学生到本村上学。1967年以来,新建校舍34间,设1-5年级,教师10余人,学生
300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之后,北城阳联中相继建成,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
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初中教育基本普及。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
的学生120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以上;有各种运输车
辆310辆、摩托车180辆、电话520多部、彩电370台、电冰箱110台、洗衣机43台。
村庄建设建国以前,村内街道极不整齐,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
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1989年,村统一规划村庄建设,先后整修街道9条,每条街道
都可通大小车辆。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89年,村民吃上自来水。1996年,安装上闭路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6月24日,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王应仕。党组织发
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动员116名青年参军、参战,其中有38人抬担架,随军
过江,有33人为革命光荣捐躯。之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王永枝、王学刚、王君
国、修同礼、王丰坤、王学通、王保凤、王月海、王介民、王竹培、王举佩、王庆芝

村支部曾多次被评为烟台市、海阳市先进基层党支部。2002年,全村有党小
组8个,党员74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
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文革”期间,改称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金堂、王学芹、顾振
海、王合顺、王永枝、王丰坤、王田、王其真、王月海、王介民、王丰春、王新平。
1999年7月,村民直选村委会,王新平任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王鉴溪(1901-1955)幼年读私塾六载。成年弃学务农,冬闲兼商,阅历
颇深。因为村民打抱不平,被同村地主诬告入狱。保释出狱后,走上革命道路。193
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海阳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1939年,在招虎山建立党的联络
站。1940年,日伪军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他临危不惧,发奋工作,组织地下党锄奸反
霸,筹建革命武装,为海阳的解放立下不朽功勋。解放后,曾任区长,县长,大连市
钢铁厂党委书记。
王镜溪(1910-1993)曾用名杨忠臣,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委书记、
县公安局局长。1951年起,先后任江苏松江公安处副处长、广东省海口市公安局局长
,广东海南岛行署公安局副局长、广东省海南检察分院检察长、广东省海南区党委政
法委副书记等职。
王华廷1928年生,中共党员。生前曾任上海市人事局局长。
王淑卿女,1944年生,译审。1968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在第三机
械工业部科技情报所任翻译。1988年后,在航空航天工业部国际合作司从事外事工作
。在航空工业部工作期间,译校的《美国国防部武器研制与采办工作报告》,获国防
科学技术与工业委员会三等奖。
王桂凤女,1949年1月生,中共党员。曾任小学校长,初中校长,海阳市教委副
主任、主任、党委书记,烟台二轻工业学校、海阳高级职业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中
学高级教师。1995年9月,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从事教学及管理
工作30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中小学学生理想、道
德、纪律状况的成因和对策研究》、省级科研课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战略研究
》已先后结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已列入教育部“十五”规划重
点课题,《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工程的实践与研究》已列入山东省职成教“十五”
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本人先后被评为烟台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优秀园丁、山东
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立烟台市二等功3次。系山东省第九、十届人
大代表。
王学璞1954年1月生,中共党员,盘石店镇计划生育站副站长。1990年9月在大辛
家镇计生办工作时,被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劳动模范。
烈士名录王京占王学勤王殿民
王宝存王学凤王其仙修同智王峰尧
王华国王清科王志江王月全梁仁安
王绪明王占顺王维正王永成王毓山
王金佩王清绅王文明王兴和王清基
王炳山王文波王焯俊王焯三王文起
王学文王瑞田王保仁王桂顺王荣斌
王玉璞

撰稿:王成山审稿:王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