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中涧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85&run=13

概况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杨姓从沟杨家村迁来建村。因此处群山环绕,有河流
穿村而过,故命名山中涧村。1962年,分为两个行政村。因本村居河南岸,遂称前山
中涧村。
前山中涧村位于海阳市中部,朱吴镇东南部,地处东经121°08′,北纬36
°53′。隶属朱吴镇。东与仙人盆村为邻,南与丁家夼村接壤,西靠烟凤公路,北与
后山中涧村相交。村四周群山起伏,林木茂盛。东北部的跑马岭海拔518米,素有海
阳屋脊之称。村西有一巨石,刻有“镇妖石”三个大字,是为拍摄著名电影《地雷战
》而立。
全村辖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6.5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
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芋头、苹果、大樱桃等。
2002年,全村有60户,193人。均为汉族,除孙姓、于姓外,其余为杨姓。
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万元,人均纯
收入2976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87%、2%、11%。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同年建小学一处。
1962年山中涧分为前、后山中涧两个行政村。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总产7.5万公
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521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
221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553公斤,总产9万公斤。
1985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发挥山多地广的优势,带领群众栽植大樱桃
等。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155万元,其中农业88万元,林业1万元,畜牧养殖
业54万元,其它收入12万元。
第二、三产业1998年,开始发展第二、三产业。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
27人,收入23万元,其中工业3万元,运输业5万元,商饮业13万元,服务业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本村建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粮食达到575公斤,人均存款余
额2300元,全村有各种机动运输车30辆,摩托车20多辆,彩电40台,电冰箱6台,电
话20部,液化气灶具40余套。
村庄建设建国初期,村内房屋破旧拥挤,人均住房面积仅有8平方米。建国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旧房不断翻新,住房面积逐步扩大。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
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6年,杨万增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6
1年1月,村成立党支部,时有党员3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2个,党员22名。曾任
党支部书记的有杨学太、杨学刚、杨还仁、杨万成、杨万军、杨万友、杨连成、杨云
风。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61年1月,成立大队管理委员会,杨全任大队长。“文革”
时期,成立大队革委会。1980年12月,恢复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
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杨全、杨学太、杨还仁、杨万军、杨万成、杨连成。

人物

烈士名录杨宝臣杨玉成杨学强
杨凤进

撰稿:杨云风审稿:杨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