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格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81&run=13

概况
明初,另一说为明末清初,宋姓来此建村居住。孙、张姓相继迁入。因建村于绵
羊口山北,山上一石其形如羊,并抬头望着本村,故命村名为羊望庄。后因山、村之
间又建一村,遂改名为羊隔庄,演变为杨格庄。
本村位于朱吴镇西南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6°53′。隶属朱吴镇

全村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3公顷,林地16.7公顷。适宜种
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芋头、苹果、梨、板栗等。
2002年,全村有289户,720人。有孙、张等2姓,均为汉族。
195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5万元。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猛增到35万元。
2002年,达到763万元,人均纯收入3095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分别是59%、22%、19%。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7年进行土地改革复查运动。
1954年建起用于办公、副业的综合大院。
1958年参加大炼钢铁运动。
1976年建起大型地瓜储藏窖。
1980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全村吃上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粮食常年亩产150公斤左右,花
生100公斤以下。
1968年,村党支部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动群众栽植苹果1.3公顷,并派
专人培训,学习管理技术。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党支部再次发动
群众栽植苹果。2000年,果园面积达到13.3公顷,收入100多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451万元,其中农业276万元,林业4万元,畜牧养
殖业126万元,其它收入45万元。
第二、三产业1954年后,相继办起了红炉、粉坊、油坊、磨坊及编织等项目,从
业人员30多人,经济收入逐步提高。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逐渐发展起来,有电气焊
铺2处,红炉2处,油坊1处,粉坊1处,商店3处,手工编织5家。
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55人,总收入312万元。其中,工业3
0万元,建筑业138万元,运输业13万元,商饮业48万元,服务业83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8年,成立杨格庄小学。由于经济落后,没有固定校园,村内多处设
有班级。1968年建起新学校,设6个班级。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
学生24名。
为推广农业科技,村委多次聘请专家来村讲授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有3
名村民获助理农艺师职称,12人获技术员职称。
人民生活建国初期,农民生活很艰苦,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挖野菜、
采树叶来维持生计。20世纪70年代,农民生活有了根本转变,常年人均粮食达200多
公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02年,人均粮食达到650公斤,人均纯收入3095元,
全村有各种机动运输车160多辆,摩托车40多辆,电话100余部,手机20多部,彩电2
00多台,电冰箱60多台,洗衣机12台,录音机200多台,VCD机100多套。
集体福利1980年,集体投资用上了电网供电,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1984年,
村购买1套16mm电影放映机。1986年,村投资安装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春,孙守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
年,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支前队40多人,随军参加了榆山大会战和
万第讨伐赵保原的战斗。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孙守花、孙绪本、孙良花、张守峰、
张仁合、张仁宝、孙吉武、孙吉福、孙永旭、孙文波、孙常龙、孙永旭。2002年,全
村有党员47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
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孙忠寿、孙良贵、
孙京秋、孙绪山、孙绪勤、孙绪清、孙良炳、孙华亭、孙吉茂、孙绪海、张仁宝、孙
吉武、孙吉福、孙京学、张仕学、孙绪相、张瑞亭、孙永旭。

人物

人物简介孙绪峰1928年11月生。1945年6月参加工作,曾任教师、干事、副指导
员,中央团校学员,白求恩医学院团委副书记、书记,山东医学院团委书记、科长、
系党委副书记、主任、部长,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副厅级)等职。
孙永良1958年5月生,中共党员。1978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海阳市电业公司东
村供电站主任。1994年4月,在烟台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被授予烟
台市劳动模范称号。
烈士名录张德成孙绪龙孙吉奎
孙吉瑞孙吉岭孙吉仙孙吉瑞孙吉明

撰稿:张瑞南

审稿:孙永旭张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