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80&run=13

概况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乐畎村孙姓迁此建村,后大磊石村于姓来此居住。
因村西山洼北坡有一块大石头,色白质细,在清晨的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好似一
块璀璨玉石,故命村名宝玉石。
宝玉石村位于朱吴镇南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6°52′。西邻湖河
头村,西南靠上碾头村,东毗纪家庄,东北连翁窑头村,西北接杨格庄,隶属朱吴镇

全村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
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樱桃、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295户,760人。有于、孙、王、徐、包等5姓,均为汉族,
其中人口最多的是于姓。
195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91万元,人均纯收入3058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
收入的比重分别是77%、12%、11%。

大事记

1941年10月日军扫荡,村民被迫躲藏于山洞或山沟里。
1942年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60公斤,总产量12.5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
20公斤,总产量26.48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80公斤
,比1978年增长260公斤。2002年,亩产578公斤,总产33万公斤。
1992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樱桃。1996年,又栽大樱桃、冬枣、
柿子。2000年,水果、干杂果总面积23.3公顷,果品总收入5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531万元,其中农业405万元,林业15万元,畜
牧养殖业105万元,其它收入6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只有纺线、织布等小手工业,收入仅够自给。1955年,办
起了供销社代销店、豆腐坊、粉坊。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带领群众从事第三产业,发
展起绣花、草制品加工等,常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1985年,村集体建面粉厂,从
业4人。后办起红炉、油坊等,固定资产总值10万元。
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40人,总收入达到160万元,其中工业
65万元,建筑业20万元,运输业15万元,商饮业20万元,服务业4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8年,本村成立小学。1953年,对学校进行改建,学生达80多人。1
976年改为完小,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的学生25
人。
村党支部重视幼儿教育。1978年成立幼儿园,幼儿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1958年,全村人均粮食21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40公斤,全村总收入65万
元。2002年,人均纯收入3058元,人均存款余额2000元,有各种运输车80余辆、电冰
箱20多台、彩电150多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房子破烂不堪,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过10平
方米。1963年,大队盖起了办公室、仓库。1974年以来,各户盖起新瓦房。1983年,
统一规划了新房区。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70年,村合作医疗
站建立,村民药费报销30%。1981年,村购买电影放映机,自放电影;投资3万多元
,用上了电网供电。1990年,安装上自来水。1992年,村集体补贴,村民参加了养老
保险。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王文太发展于振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个
党员。同年成立党小组,于振芳任组长。1947年7月,成立党支部,于元文任党支部
书记。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后,全村有党员25名。2002年,有党员52名。曾任村
党支部书记的有于振芳、孙福寿、于元文、于同元、孙福礼、孙希堂、于绍堂、包善
亭、于恒敏、孙京文、于元堂、孙京波、于恒光。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
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
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孙福松、包同德、孙福安、于同元、孙喜芝、包善亭、孙京波、
于殿坤、孙京仁、于允朋(代)、于元堂、于允平、于恒光。

人物

烈士名录于振明于俊云于恒云
于寿南于合云于明臣孙福奎于绥昌
孙希腾于寿吉于元志于明通于杰云

撰稿:于进财审稿:于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