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泊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76&run=13

概况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建村。因村北有一大湾,时显长蛇之影,湾西为一片
平泊,故命名龙湾泊村。
本村位于海阳市中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6°53′。东与朱吴村相
邻,西与莱格庄接壤,南与杨格庄相连,北隔看牛山与蜜蜂涧村相望。朱泉公路在村
后通过。隶属朱吴镇,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7公里。
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
小麦、花生、水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62户,778人。有张、任、于、姜、刘等姓,均为汉族,其
中张姓人口最多,占95%。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9万元,人均纯收入3115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87.7%、12%、0.3%。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6年成立合作社(村社)。
1981年春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6年冬全村安装上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8公斤,总产47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96公斤
,总产17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580公斤。2002
年,粮食亩产584公斤,总产31万公斤。
1986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到2000年,全村有果园20公顷。
1998年,村支部带领群众建蔬菜大棚15个。到2000年,共建大棚28个,蔬菜、苹果总
收入130万元,成为全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饲养户日渐增多。2000年,全村有108户养猪,58户养
牛、羊,总收入达62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552万元,其中农业320万元,林业1万元,畜牧养
殖业130万元,其它收入101万元。
第二、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了工业、商业。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
员达到152人,收入77万元,其中工业75万元,商饮业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0年,本村成立小学。1993年,村小学与朱吴小学合并。1978年,村
成立幼儿园,1994年被评为烟台市一类幼儿园。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
校的学生2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360公
斤。1975年,人均粮食480公斤,温饱问题基本解决。2002年,人均粮食800公斤,人
均纯收入3115元,人均存款余额20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126辆,摩托车42辆,电
话132部,彩电119台,电冰箱58台,洗衣机5台。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张元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3年1月,成立村党支部,张寿峰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成立互助组
,并先后组织支前队,随军参加榆山战斗、万第战斗及淮海战役。曾任村党支部书记
的有张寿峰、张元奎、张寿录、张寿波、张元思、张寿科、张寿恩、张作勇。2002年
,全村有党员50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1月,建立村政府,张作朋任村长。1958年9月,改称大
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文革”中,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
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张作朋、张元
奎、张元登、张寿忠、张寿春、张元常、张元德、张寿波、于全国、张寿科、张作爽
、张青、张作勇、张寿敬。

人物

人物简介张寿宝1933年10月生,高级工程师。196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从事地
矿勘探与理论研究工作。编写大型地质报告3份,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
多篇,其中撰写的陕西铀铌铅矿床勘探报告,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烈士名录张寿吉张作忠张作舟
张作仁张作林张寿国张永臻张寿胜
张寿东张寿孟

撰稿:张作家

审稿:张作勇张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