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上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71&run=13

概况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潮里包姓财主在此建立佃户庄,命村名庄上。有包
姓、刘姓等在此做佃户,为财主耕作而繁衍生息。
庄上村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06′,北纬36°39′。南临黄海,
北与潮外村相邻,西与潮里村接壤,东是一片盐碱海滩,隶属大阎家镇。北距镇政府
驻地4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6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8.4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本村是一个渔业、农业相结合的村子,全
村有机动渔船75只,帆船15只。
2002年,全村580户,1654人。有包、刘、于、王、谭等5姓,均为汉族,其
中包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00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2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47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80%、3.6%、16.4%,人均纯收入3200元。

大事记

1938年本村渔民在海上遭日军洗劫,渔网毁坏殆尽。渔民包腾湖跳上敌船,与日
军进行肉搏,并用橹把将三个日本兵打落海中。
1939年遭海潮袭击,海水吞没了庄稼。百姓只得外出讨饭,留下了一村“三十七
根讨饭棍”之说。
1942年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7年进行土改复查。
1949年遭海潮袭击,村东5.3公顷土地全部被淹,粮食颗粒未收。
1954年成立了四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渔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金兴渔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7年投资6.55万元,兴建了自来水工程。
1994年投资50万元,建扇贝养殖场,面积3.3公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50公斤,总产约10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15公
斤,总产50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00公斤,比1978
年增长了85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20公斤,总产53万公斤。
建国初,本村有帆船12只,常年渔业收入4000元。1978年,有帆船28只,渔
业收入9.6万元。1983年实行承包后,新增机动渔船10只,常年收入19.2万元,比19
78年增长了9.6万元。2000年,大小渔船90只,渔业收入530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32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60万元,畜牧业收
入235万元,渔业收入740万元,其它收入87万元。
第二产业改革开放前,本村主要有手工结网。改革开放后,全村相继建成了水产
品加工厂、织网厂、羊毛衫厂、油坊等个体企业22家。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
员60人,收入6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40万元,建筑业收入20万元。
第三产业1958年,本村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1983年,改为商店。改革开放
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先后发展起理发店、电气焊加工部、机械修理铺及商店
、饭店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6人,收入265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60万元
,商饮业收入115万元,服务业收入9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2年,成立庄上小学。1974年,村出资1.3万元修建新校舍,教职工
9人,学生200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者80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只能过半糠半粮的生活。19
53年,全村人均粮食275公斤。1964年,人均粮食295公斤。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
8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96辆,摩托车108辆;电话320部,彩电410部,电冰箱290台
,洗衣机4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全是土草房,人均居住面
积不足5平方米。建国后,村民的居住条件逐步得以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新砖
瓦房、小楼房拔地而起。1987年,全村对街道住房进行了统一规划,新房区内一次建
设新房36栋。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3平方米。
集体福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
0年,村投资新建了医疗站,为本村群众治病,对老人及危重病人上门送药。1983年
,购买16mm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同年,投资10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7年,投资7万元,兴建了自来水工程,村民开始用上了自来水。2002年,程控电
话总数达320部,成为电话普及村。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6年,村成立党支部。在党组织领导下,村里成立了农会、
民兵组织,开展了减租减息、反奸、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组织了支前队伍,先后有
140余人踊跃参军。1949年10月,全村有党员35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7个,党员
47名。曾先后有包腾芬、包腾介、包自治、包自南、包明古、包维江、包明福、包令
善、包庆善、包作安、包作汉任党支部书记。村支部多次被中共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基
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6年,设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
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
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先后担任村行政主
要负责人的有包自治、刘桂芝、包明珠、包腾梓、包腾南、包良善、包明古、包明福
、包令善、包兴虎、包作安、包自林。1999年5月,包作汉、包作安当选为首届直选
村民委员会委员,成立了临时村委会。2003年3月,包作汉当选为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包作明1925年生,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工作,1953年任小学教导主任
。离休回乡后,带领广大群众开发村东盐碱荒滩。先后获得过省、市、县、镇四级3
0多次奖励。1985年12月、1988年5月,两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
包兴才1950年7月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1971年参加工作,1976年于青岛医
学院毕业,在胜利油田胜利医院内科任医生、主治医师。从医20年,对血液和肿瘤系
统疾病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和译文13篇,省级10篇,地
市级10篇。主编了《现代内科诊断与治疗》一书,并任《临床药物进展》副主编。
烈士名录包自平包作读包作霖
包作坊包鸣卓包作绪包作新包俊峰
包宜盛包腾龙刘宗琪

撰稿:包兴军包作生

审稿:包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