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兰沟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6&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孙、林两姓先后来此定居。因建村于招虎山前石头
成堆的小河之东,故命村名东石磊沟。另一说为,村处河畔,河水冲石成磊,故名石
磊沟。清初,为区别于西石磊沟,冠以“东”字,后“磊”字演变为“兰”,称东石
兰沟村。
东石兰沟村位于方圆街道办事处驻地之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3′,北纬
36°50′。北与虎山村相连,东与迟家村相邻,南与北城阳村接壤,西与西石兰沟村
隔河相望。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距方圆街道办事处驻地9公里,隶属方圆街道办事
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岚约200公顷,耕地面积93.3公顷
。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苹果、板栗等。
2002年,全村250户,702人,有颜、迟、薛、盛、杨、孙、王、董、鲁、臧
、林、辛、程、范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颜、迟、薛等3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1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11.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0
%、24%、16%,人均纯收入2900元。

大事记

1941年2月国民党顽军秦毓堂部来村烧毁民房11间。同年10月,来村抓去壮丁2人

1942年国民党军秦毓堂部进村烧毁房屋150余间,抢走物资折价约4.5万元。
同年4月本村解放。
1946年本村出支前民工12人,参加人民解放军4人。
1947年本村参加人民解放军8人,村组织支前人员117人。
1948年本村参加人民解放军5人。
同年秋本村第一个合作社(村社)成立。
1954年3月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5年3月第二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6年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1年村集体投资2.5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2年村集体投资1万元,建代销店、维修部12间,发展果园8公顷,购进25马力
拖拉机2台,脱粒机5台。
1983年村集体开挖鱼塘2个,占地面积1.33公顷。
同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村委组织村民修筑灌溉干渠6600米。
1986年村集体投资12万元,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油毡纸厂。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本村粮食亩产125公斤,总产11.2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
300公斤,总产31.4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40公
斤,总产50.59万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19.19万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812公斤,
总产65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69公斤,总产23.9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发动群众栽植果树,发展新果园,更新老化
果园。1992年,发展板栗7.3公顷。1992-2000年,发展蔬菜大棚15个,养鸡大棚3个
。2000年,全村果园面积达13.3公顷,产量5万公斤;板栗7.3公顷,产量2.2万公斤
,收入达6.3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54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10万元,畜牧业
收入350万元,渔业收入2万元,其它收入6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少量的手工业。1966年,村集体组织人员从事草编、
针织。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以个体经营为主,先后建起油坊、磨
坊、草编、针织及从事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50人。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0人
,收入218.5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63.5万元,建筑业收入55万元。
第三产业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两委”带领村民积极发展第三
产业。先后发展起电气焊部、农业机械维修部、商店、小吃部、豆腐坊、废品收购点
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人,收入146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36万元,服务
业收入35万元,商饮业收入7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建国前,本村没有学校,学生只能到邻村去读书。建国后,本村建起初
级小学,学生70余人。1969年,村集体筹资建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的新校舍。自建国
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3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00公斤。1975年,人均粮
食220公斤,全村收入13.8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5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11
5辆、摩托车92辆、彩电154台、冰箱55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不到百栋,且以草房为主
,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83年后,村集体统一安排宅基地,规范住宅建设,
老住宅重新翻建、整修。2000年,全村有住宅300余栋,均为瓦房。2002年,人均住
房面积2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80年,投资3万元成立幼儿园。2001年,投资1万余元更换变压器。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孙玉福、迟福兴、迟福善等三人,由中共党员李奎聚
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本村第一个党小组,组长孙玉福。1939年,又发展党
员5名。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9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
党员45名。1940年3月,杨全综担任党小组长。1941年2月成立党支部,王法任党支部
书记。之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颜明玉、迟德祥、杨德龙。
自1938年起,在上级党组织及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
反恶霸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有35人参军,其中党员18人。在拥军、支前
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员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1982-2003年,村党支部曾多次受到
乡镇、县(市)党委表扬,并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
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
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
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颜庆仁、迟德仁、迟德兴、迟德恩、颜炳家。1999年
2月,迟玉臣代理村委主任。2002年4月起,迟玉臣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1984年起,本村及村委多次被海阳市人民政府与乡镇政府评为文明村与模范村民
委员会。

人物

人物简介迟德兴(1913-1993)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农业社社长、大队长等职。1955年、1957年,两次被省政府授予农业建设积极分子光
荣称号。1964年4月,出席省农业建设先进集体代表会议,被授予农业建设先进个人
光荣称号。
盛玉正1920年生,1941年参加八路军。后随部队南北转战,曾任班长、连长、营
长等职务。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某部中校团长,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回国后
,在南京军区某部任职。后转业到国家地质部任研究院院长,行政11级。
颜杰1928年生,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曾任文化干事、指导员、教
导员等职务,后任福州军区32811部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
颜廷杰又名颜景秋,1930年2月生,中共党员。1945年任教,1947年参加人民解
放军。曾任干事、指导员、学员、科长、副处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及副政委等
职。曾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林莉曾用名林秀英。女,1931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工作,曾在后方
医院、医学院及医疗部门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曾任福建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颜炳选1943年生,1965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学习美术专业。毕业后一直
从事美术教育。曾任胜利油田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成员、山东画院
高级画师、胜利油田美协副主席等职。教学之余,努力从事美术创作,尊重传统,力
求创新,博取众家所长,独树自己画风。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及部级美术大展,并获奖
。部分作品被一些博物馆收藏。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数百幅。一些作品传播
到美、日、西欧和东南亚有关国家,传略录入《中国美术书法名人名作博览》。
烈士名录盛海迟德升

撰稿:杨德龙审稿:杨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