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家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54&run=13

概况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迟白龙、迟白宏兄弟二人来此定居建村,以姓命村
名迟家庄。后贺姓自外地迁来。
迟家庄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08′,北纬36°42′。东隔刘家顶
与柳树庄相望,南与台子上村为邻,西与廒上村接壤,北隔旋顶山与前辛治村相连。
隶属大阎家镇,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93户,255人。有迟、贺2姓,均为汉族,其中迟姓人口较多。
建国初期,农村经济总收入不足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万元。2
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9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54%
、25%、21%,人均纯收入3186元。

大事记

1942年本村解放。
1947年本村成立合作社(村社)。
1955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2.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0公
斤,总产6.5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亩产330公斤,
比1978年增长了8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00公斤,总产10万公斤。
1990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植桑养蚕。1998年以来,鼓励群众发展蔬菜
大棚。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0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6万元,畜牧业收入7万
元。
第二产业建国后,村办起了油坊,规模不大,收入微薄。1978-1985年,妇女开
始从事提篮加工、勾花等小手工业,从业人员40人,常年收入2万元。1999年,发展
起羊毛衫加工业。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0人,收入47万元,其中工业收入
8万元,建筑业收入39万元。
第三产业1947年,村成立合作社(村社)。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
第三产业。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人,收入39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7万元,
商饮、服务业收入2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5年,村成立小学。1951年,与廒上村学校合并。1974年,建起新学
校,在校学生30余人,入学率80%。2000年,学生入学率达到100%。自建国至2002年
,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3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生活艰难困苦。建国后,村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50公斤,人均收入100余元。1978年,人均
粮食180公斤,人均收入300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7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32辆
,摩托车45辆,电话46部,彩电70台,电冰箱3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
积不足5平方米。1990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至2002年,全村新建房屋20
幢,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
995年,村投资5万元,修建蓄水池,村民开始用上自来水。2000年,村制定每安装1
部电话,补贴10元的优惠政策,一次性安装电话40部。并由集体补助一定金额,鼓励
群众参加养老保险。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迟万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6年,成立党支部,迟万元任党支部书记。后有迟文亭、贺庆寿、迟文堂、迟文龙、
迟国先任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有党小组2个,党员15名。自迟国先任党支部书记以
来,村党支部多次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6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
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
委员会,下设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先后有迟文风、迟文亭、迟万民、迟
文增、迟万瑞、迟文堂、迟文龙、迟万瑞、贺庆寿、迟国先、贺奎江任村主要行政负
责人。1999年5月,迟国先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烈士名录贺庆福迟文焕

撰稿:迟国先审稿:迟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