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前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50&run=13

概况
明崇祯年间(1628-1643年),贾姓建村于巨石之前(此巨石毁于1998年10月乳即公
路施工中),故命村名石前庄。清初,兵部右侍郎李赞元为其小妹买下此庄,从远牛
庄迁来定居,后有孙、修、王姓来此庄住亲戚而落户。
石前庄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07′,北纬36°43′。距市政府驻
地6公里,隶属大阎家镇。北与朵兰村接壤,西与岚前泊村为邻,南与斜山村相连,
东与柳树庄交界。
全村辖区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5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大豆、花生、果树、蔬菜等。
2002年,全村347户,941人,村内居住者,除1人为佤族外,余者皆为汉族
。有李、孙、王、修、张、范等6姓,其中李姓人口较多,孙姓次之。
195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5万元。200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83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81%、1
0、9%,人均纯收入3215元。

大事记

1942年本村解放。
1947年国民党军的飞机在村西南崖投下了两枚炸弹,轰炸正在村里休整的解放军
部队,幸无人员伤亡。
1954年秋本村同时成立了东、西、新三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本村三个初级社合并为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6-1977年烟台地革委派工作队进驻本村,带领群众改山治水,修建了一条拦
河大坝,命名“创业坝”。
1976年村里投资5万元,购置了发电设备,自行发电,供村民照明。
1980年投资16万元,建起大口井,灌溉面积33.3公顷。
1981年投资5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3年投资11万元,村民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
1999-2000年投资16万元,修3个大口井,灌溉面积33.3公顷。
1999年冬投资13万元,改造农电线路,村民用电与城区同价。
2000年经工商部门批准,本村设立集市。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增到250公斤,总产41万
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80公斤,比1978年增产23
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00公斤,总产49万公斤。
1985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优惠政策,建
日光温室大棚10多个。1999年,加大优惠力度,当年建大棚60多个,发展养殖专业户
4个。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71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92万元,畜牧业收入11
5万元,其它收入8万元。
第二产业1925年,李振祥设立太华祥鞋铺,资本300元,从业人员3人。另有小食
品、织小机布等手工作坊,收入微薄。建国后,村里先后办起了豆腐房、粉坊、油坊
等,规模不大,收入不高。1965年,村集体办起了磨坊。1978年后,相继办起了草制
艺品组、绣花组及建筑队等。2002年,第二产业总收入91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7万元
,建筑业收入54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里先后办起了12家商店,并发展起车辆运输和服务业,
从业人员120多人。2002年,第三产业收入77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7万元,商饮服
务业收入5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卫生1942年,成立石前庄小学,有学生30多人。1972年,有学生150人。本
年,村出资8万元,盖起了16间标准教室,并逐步配套教学设备。随着人们生育观念
的转变,在校学生逐渐减少。2000年,进行学校调整时,村小学撤销。到2002年,本
村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者8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只能靠吃糠咽菜、沿街乞讨或
扛活打工维持生活。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水平不断提高。
1957年,人均粮食180公斤。1978年,人均250公斤,全村收入15万元。2002年,全村
人均存款4000元,村民有各种农机具200多台套,汽车3辆,电话120多部,电视机普
及,冰箱及其他现代化家用电器逐年增加。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民住房98%为草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1985年始,
村统一规划街道、住房建设。1999年冬至2000年春,党支部和村委组织群众将街道修
整一新。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平方米。
集体福利1969年,成立合作医疗站,村民平常用药只付半价,重病住院报销药费
50%,到1980年,因种种原因而终止。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
高。1976年,投资5万元购置设备,自发电为村民照明。1981年,投资5万元,全村用
上电网供电。1993年,投资11万元,村民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1999年,投资13万元
进行电网改造,村民用电与城区同价。1992年起,每年投资5000元为村民补贴养老保
险,解除了村民养老的后顾之忧。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李振悦、李振信、孙学新等,由张元庚、康增友介绍
,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石前庄首批党员。
1944年9月,成立党支部,李振悦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领导群众进行减租
减息、土地改革,带领村民拥军支前,先后有50余人参军,其中8人为革命献出生命
。1949年,全村有党员25人。2002年,有党小组2个,党员33人。先后有李振悦、李
丕读、李振和、孙学庆、李振奎、李作车、李作祥、孙世奎、李作进任党支部书记。
村党支部曾连续三次被中共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设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
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
调解、妇女、民兵、治安等组织。先后有李振信、李丕训、李振和、李振奎、孙学庆
、李振京、李作济、孙宝成、李振刚、李作兴、李作臣、李作车、李作浩、李作田担
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1999年5月,李作田当选为首任村民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李作瑞1927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54年转
业,曾先后任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长,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城建局局长等职。
孙世浩1928年生,1947年秋参加人民解放军,曾担任师政委。
李作述1931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47年秋参加工作。曾任四川省卫
生厅理论教员、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讲师团理论教员、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理论教员
,中共中央西南局监察组巡视员,省委组织部处长、办公室主任。1982-1992年,任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曾任国家卫生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医学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卫生
经济学会会长等职。1989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
作者,并颁发奖章。1992年任职的学院,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学院。发
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多篇被评为优秀论文。在解放战争中从事卫生工作,曾立三
等功。
李作宽1940年生,1954年参加工作。在航天工业部任职,中科院院士。
孙世强1953年生,中共党员,海阳市皮防中心主任,中国红十字会会员。1996年
,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先进会员。
烈士名录李振功王玉忠李振民
李振梅李振章孙世人李作德

撰稿:孙世荣

审稿:李作进李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