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石兰沟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5&run=13

概况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于、柳两姓先后来此定居。因建村于招虎山前石头
成堆的小河之西,故命村名石磊沟。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村东又建一村。为
区别于河东之村,清初改称西石磊沟。后演变成西石兰沟村。
西石兰沟村位于方圆街道办事处驻地之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3′,北纬
36°49′。北有招虎山,东与东石兰沟村一河之隔,南与北城阳村接壤,西与娄庵、
北石河村相连。隶属方圆街道办事处,距办事处驻地8.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其中山岚约100公顷,耕地面积81.3公顷,
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苹果、板栗等。
2002年,全村345户,950人,有姜、王、李、张、谭、高、孙、邵、唐、刘
、薛、辛、孔、董、腾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姜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万元。200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3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
2%、5%、3%,人均纯收入2950元。
大事记

1941年10月国民党秦毓堂部来村,烧毁房屋160余间,抢走物资折价约6万元。
1942年本村解放。
1946年村民派出支前民工20人,参军青年2人。
1947年有8名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
1948年有6名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村组织支前人员240人。
同年秋本村成立第一个合作社(村社)。
1954年3月成立三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三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3年集体修建水渠3000米。
1976年集体挖平塘3个,占地面积1公顷。
1981年集体投资4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2年集体投资7万元,建粉丝厂1座、维修部4间,发展果园11.3公顷,购进12
、25、28马力拖拉机各1台,脱粒机6台。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0年本村妇女刘玉英,采用地槽室外养蚕法获得成功,取代了传统的室内养蚕
方法。当年在县内推广室外育蚕种5100张,增加经济效益33万元。1991年,全县146
7公顷桑园,66%采用该技术,增收360万元。
2000年建养鸡大棚13个,占地面积0.67公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1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
,总产36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00公斤,总产60.0
5万公斤,比1978年增长24.05万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750公斤,总产76.55万公斤
。2002年,粮食亩产388公斤,总产26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发动群众栽植干、水果。1993年,新植苹果5
.3公顷。1994年,新植苹果7.3公顷;建蔬菜大棚8个,占地面积1公顷。2000年,全
村果园面积23.3公顷,产量15万公斤。2001年,集体投入2万元,开发大樱桃园6.7公
顷。2002年,集体投入2.2万元,开发苹果园14.3公顷。本年,第一产业收入1035万
元,其中农业收入460万元,林业收入5万元,畜牧业收入550万元,其它收入2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极少。1956年,村集体组织人员从
事草编、针织。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个体经济不断发展,先后建
起油坊、粉坊及从事草编、针织、建筑业等。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0人,收入
54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0万元,建筑业收入24万元。
第三产业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两委”带领村民积极发展第三
产业。先后发展起电气焊、农机维修、废品收购和商店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
员30人,收入34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0万元,服务业收入10万元,商饮业收入4万
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建国前,本村设有小学1处,学生较少,儿童入学率仅10%。建国后,设
初级小学1处,学生120余人。1970年,村集体筹资建起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新校舍。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999年,村小学合并到北城阳学区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
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者5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80公斤左右,生活饥寒交迫,扛长活、打短
工、要饭的,占总人口的50%以上。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50公斤。1975年
,人均粮食190公斤,全村总收入15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000元,有各种机
动车辆150辆、摩托车105辆、彩电300台、冰箱8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村民住房120栋,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
面积约4.8平方米。1983年后,村集体统一规划、安排宅基地,老住宅重新改建,整
修。2000年,全村有住宅350余栋,均为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96年,村集体为每户补助50元,安装上闭路电视。2002-2003年,集
体投入2.1万元,新修机耕路4500米;投入4000元,打井89眼;投入1.7万元,为果农
代交果业特产税。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本村姜新斋、姜忠海二人,由北城阳村王鉴溪介绍加
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本村第一个党小组。后又陆续发展党员7名。1949年10月,
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9名。2002年,有党小组5个,党员35名。曾任村党支部书
记的有李树德、姜东海、王国章、谭炳正、张铸任、姜德义、谭炳生、姜松海、王绍
礼、姜俊任、谭吉秋。
1938年起,在上级党组织及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
恶霸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全村有41人参加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其中党
员16人。在拥军、支前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员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
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青年
、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张仕文、姜绍海、姜延吉、王国章、谭炳
正、唐智、谭炳全、姜德义、杨忠林、谭炳生、姜松海、姜生、姜俊、谭吉秋、李培
臣。1999年4月,谭吉秋当选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4月,谭吉秋再次当选为村
委会主任。

人物

烈士名录张立岗姜永华张立科
姜天松姜京田姜忠海姜德民姜延俊
谭兴哲

撰稿:谭炳全审稿:谭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