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格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35&run=13

概况

元朝末年,杜姓移居本地建村,以姓命村名杜家庄,后演变为杜格庄。明永乐十
一年(1413年),姜姓先祖姜伯原由宁海州峒岭村移居本地。明末,于姓先祖于九殿由
文山后村移居杜格庄。另一说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建村。
杜格庄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4′、北纬36°42′。西临白沙
河,南与鹏化庄接壤,北与西村庄隔河相望,东靠青石公路。原属赵疃乡,2000年撤
赵疃乡后,划归行村镇。南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东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4.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桑、蔬菜等。
2002年,全村450户,1261人,有姜、于、王、李、邵、张等6姓,均为汉族
。其中姜、于两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0万元。200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3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例为57%、
15%、28%,人均纯收入3268元。

大事记

1943年日军飞机轰炸本村,投弹6枚,炸死7人,炸伤4人。
1945年八路军十六团进驻本村,发动群众对日军开展地雷战、游击战。
同年本村解放。
1947年开展土改复查运动。
1953年本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69年村集体投资5万元,在北山后建起扬水站1座。
1981年村集体投资12万元,建起砖瓦厂。
1982年投资10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同年村集体投资10万元,在村西建地下扬水站1座,使全村85%的土地得到灌溉。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3年村投资18万元,安装上了自来水。
1997年村投资18万元,建起了液化气站。
1998年村投资30万元,进行电网改造。
同年投资5万元,在村东挖大口井1个。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1983年,全村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0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200公斤。2002年,粮
食亩产616公斤,总产52万公斤。
1990年,村支部发动群众发展养蚕,栽桑13.3公顷,常年收入40万元。199
2年,村支部带领群众种植大葱、大蒜13.3公顷,常年收入35万元。2002年,全村第
一产业总收入983.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749万元,畜牧业收入198万元,林业及其它
收入36.4万元。
第二产业解放前,本村无工业。建国后,村集体先后建起木器加工组、染坊、磨
坊、粉坊、油坊等。常年收入20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本村发展起针织加工厂、建筑队等。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
从业人员120人,收入269.6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45.6万元,建筑业收入124万元。
第三产业1952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规模不大。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带
领村民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电气焊加工店、修理店、理发店、商店等,2
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60人,收入482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08万元,商饮
、服务业收入374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本村曾设私立小学堂。解放后,成立了杜格庄小学。1968年,
投资2万元,修建校舍21间,建立完全小学,有教师8人,学生180余人,入学率达到
100%。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9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人均粮食465公斤,全村总收入125万元。
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500元,有各种运输车25辆,摩托车50辆,电话300部,彩电
300台,电冰箱80台,洗衣机1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泥墙为主,全是草房,
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村里规划了街道,房屋高大整齐,人均
住房面积达到26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1年,村合作医疗站建立,村民平常用药药费报销50%。1980年以来
,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90年,村集体购买了电影放
映机1台,自放电影。1992年11月,投资20万元安装自来水,吃水不收费。1998年10
月,投资40万元进行了电网改造。1999年4月,投资12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当年起
,对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补助生活费100元;村民耕种地、打麦全部免费;为困
难户免费供应口粮,并送粮上门。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姜同理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
员。1943年成立党支部,姜同理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村里建立了互助组
,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伍15人,建立起民兵、妇女等
抗日救国组织。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2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
6个,党员77名。自建立党支部以来,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姜同理、姜居信、于昌彬
、王西恩、于洪南、于昌生、姜合龙、王明祥、于波、于昌谭。1990年4月起,于昌
谭任第十任党支部书记。自于昌谭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村支部多次被中共海阳市(县
)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68年8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委会。1980年10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治安、妇女等组织。曾担任村行
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洪南、姜居荣、于洪福、于昌生、姜居民、姜早起、于方祥、于
昌谭、姜丛明、于洪国、于昌谭、姜海涛。1999年3月,党支部书记于昌谭当选首任
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5月,姜海涛当选为村委主任。
1993年,本村被海阳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科普村称号。1998年,被海阳市人
民政府授予蔬菜规模经济村称号。

人物

人物简介姜同理1911年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
944年参加八路军。曾任中共云南省马龙县委书记、高民县委书记、云南省科技厅厅
长等职,行政10级。
王兴家1922年生。1940年参加八路军。1951年入南京军校,后任军长,少将。
于新利1925年生,1945年参加八路军。先后任排长、营长、团长等职。解放后,
曾任广东英德县县长、海南地区计委主任等职,行政12级。
姜从今1926年生,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在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
从事文艺工作。曾任师文工队创作组长、团俱乐部主任等职。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
5次。姜从今自幼喜爱音乐,参军后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发表在军、省级以上音
乐刊物上的就有40余首。他所创作的《电业工人多自豪》,获1996年世纪之声全国歌
曲大奖赛优秀奖。离休以来,抢救战争年代流行于海阳的革命歌曲100余首。先后被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分别授予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多家媒体对其事迹进行了报
导。
于环海1927年生。1941年参加八路军。曾在上海军医大学就读,师级干部。
王敬善1949年4月生,大学毕业。1969年任乡村医生,1976年于山东中医学院毕
业。先后任莱阳卫校教师,文登中心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先后发表专业论
文lO多篇,其中获威海市一等奖1篇,获省三等奖1篇。曾连续十年被评为《山东中医
杂志》优秀作者。1991年,当选为省青年科协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于昌谭1955年1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90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任职
以来,村集体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模范村、文明村,其本人先后获得市、
县、乡三级十多种奖项。1996年,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模范。
姜合波1959年3月生。1980年烟台师范学院毕业后,任莱西市教委职教科科长兼
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农村教育》杂志社特约记者。参加工作以
来,曾任教师、教导副主任、副校长等职。曾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
、青岛市优秀教师等。1993年,被中共莱西市委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先后在
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两篇分别被评为省级二、三等奖。
王华田1960年10月生,硕士学位,中共党员,副教授。1985年山东农业大学毕业
留校任教。1992年获硕士学位。曾先后主持和参加了3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
7篇。
姜岳忠1963年1月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曾任
山东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科长。参加的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林业厅科技进步
一等奖。曾发表交流论文多篇。多次获林业厅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姜翠玉女,1965年10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2年9月,在曲
阜师范大学化学系读书。1986年9月,在曲师大攻读化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石油
大学化工学院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烈士名录于洪铎王明坤姜洪喜
姜居庆梁成臻于昌兴姜吉功姜瑞云

撰稿:姜居禄审稿:于昌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