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后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33&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另一说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邢姓来此定居
。五年后于姓九世祖于梓忠、于梓敬兄弟二人从文登大水泊村迁来,与邢姓为邻并共
同建村。因村处文山之北,故命村名文山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赵姓十二
世祖赵宏进从赵疃迁来。后又有李姓、王姓、傅姓等从外地迁入。
文山后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7′、北纬36°43′。东连夼
里村,西接赵疃,南邻项家村,北与瑞宇村、汪格庄、龙门口村隔山相望。隶属行村
镇。西南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东距市政府驻地32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1.2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主要有小麦、玉米、苹果、桑、蔬菜等。
2002年,全村330户,941人,有邢、于、赵、李、徐、王、傅、孙、刘、马
等10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于姓,赵姓次之。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9.3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7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60%、24%、16%,人均纯收入3070元。

大事记

1942年本村解放。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锄奸斗争。汉奸伪保长赵锡良
、伪排长耿仁修及其父耿曰嘉等3人被处决。
1945年5-8月日军盘踞盆子山区105天,杀害本村村民14人,烧毁房屋4间,100户
人家的门窗全被拆去,砍伐树木1000多棵,抢去粮食1万公斤、牛羊70多头。箱柜10
0多件。
同年本村被胶东军区授予特等模范爆炸村称号。
1947年进行土改复查,开展反蒋保田大参军运动,本村40多名民兵参军。
1950年9月25日-10月2日于化虎与赵守福、孙玉敏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1951年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反动会道门头目徐显明,被人民政府判处死刑,缓
期二年执行。
1955年本村成立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本村修建第一个水库,库容10万立方米。以后陆续修水库1个,塘坝3个,
机井1个,扬水站3个,总库容74.5万立方米。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4年,粮食亩产190公斤,总产13.3万公斤。1978年,亩产205公斤,
总产49.6万公斤。1983年,亩产320公斤,比1978年增产105公斤。2002年,亩产576
公斤,总产99.6万公斤。
1958年开始发展果园。1992年发动群众植桑。1994年发展大棚蔬菜生产。至200
0年,有果园8.7公顷,桑园8公顷,蔬菜大棚37个。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81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84万元,畜牧业收入
330万元,林业及其它收入4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弹花作坊,从业人员十几人,收入仅能自给自足。1
962年,村集体投资建起砖瓦厂,从业人员30多人,同时办起了粉坊、磨坊、油坊,
规模较小,收入微薄。1987年起,先后建起电器厂、手套厂、空心砖厂、绒绣厂等,
因经营管理不善,先后破产。2002年,有磨坊3个,油坊2个,粉坊2个。另有外出从
事建筑打工者120多人。本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20人,总收入327万元。其中工业
收入283万元,建筑业收入44万元。
第三产业1965年,办起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发展较快。2
002年,有商店3个,运输专业户7户,修配组1个及农产品收购贩卖等。第三产业从业
人员70人,收入23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66万元,商饮业收入76万元,服务业收入
88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34年,本村创办萃欣小学。1942年,建立文山后小学。1958年,办起
了幼儿园。1968年,小学附设初中班。1963年,村集体投资4800元,建起校舍24间。
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自恢复高考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
校者68人,其中获高级职称者2人,中级职称10人。
1942年起,本村秧歌队年年春节参加上级政府组织的汇演,活跃了本村及邻村群
众文化生活。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其时有要饭者13人,当长工的60多人。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
人均粮食345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463公斤。2002年,人均存款2200元。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民住宅都是破旧草房,村内街道高低不平,通往外村路是羊
肠小道。1991年,投资5万元,修筑了东到孙家夼村、西到赵疃的村级公路,村内街
道平坦,并修筑了环村路,方便了交通。2002年,村民都住上了红瓦房,人均住房面
积达到26平方米。
集体福利合作化后,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福利也逐年提高。1962年建立
卫生室。1975年实行合作医疗,为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小病不出村。1
979年,村集体投资3600元,购置发电机自行发电,用上电灯,结束了煤油照明的日
子。1981年,集体投资8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1982年,集体投资1万元购买了电
影机,自放电影,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1996年,投资18.6万元,安装了自来水设
备,户户吃上了自来水。2000年,投资6万元,安装上有线电视。2002年,有154户安
装上电话。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3年,赵芳楠、于清溪在香山小学教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1941年,赵锡德、于清彦入党,同年成立了党小组,赵锡德任
组长。1942年成立了党支部,于清彦任党支部书记。在党组织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反
奸、反特、反恶霸斗争。同年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参加抗日战争,对日军开展地雷战
、麻雀战,成为全国闻名的“雷乡”。在抗日战争时期,本村民兵共埋地雷1000余枚
,配合人民军队作战360多次,消灭日伪军600余人,炸毁敌汽车2辆,炸死敌人战马
3匹,破坏敌用公路20公里,炸毁敌用电杆96根,缴获各类枪支6支、子弹1000余发、
手榴弹690枚、刺刀5把、指挥刀2把、钢盔2个、电线850公斤,夺回敌人抢去的粮食
3.1万公斤。1945年,胶东军区授予本村特等模范爆炸村光荣称号,涌现出胶东区至
全国各级民兵英模16名。党支部先后组建了几批子弟兵团随军作战,参加了万第讨伐
赵保原战斗、崂山消灭还乡团战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解放苏州、杭州、上海等
战斗。自党支部成立以来,曾有于清彦、于敬宽、于化虎、于敬胜、于春会、于进江
、于敬本、于永朴、于丕寿、赵培仁、于永红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多次被中共烟台
市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5个,党员68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委
会。1968年,大队管委会改称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始称
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到2002年,曾有于敬宽、
赵芳连、于敬尧、赵丕芝、于敬本、于敬区、李桂芳、于永朴、邢世根、赵华东、邢
东军担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

人物

人物简介李树梓(1921-1943)胶东军区一等民兵模范。1942年任村民兵指导员兼
青抗先队长。同年9月,率领民兵配合胶东军区武工队,带着煤油、棉花等到30公里
外,将日伪军戒备森严的五龙河木桥烧毁。1943年5月,带领34名民兵截击伪军抢粮
队,毙伤敌人7名,夺回粮食1000多公斤、牲畜200多头。同年10月1日,行村据点伪
军三中队队长曹云飞率150余人突袭文山后村时,他与于化虎带领爆炸组,在村头路
边巧布地雷,炸得敌人溃不成军,曹云飞当场毙命。1943年10月7日拂晓,日伪军包
围文山后村,李树梓临敌不惧,迅速组织群众转移,并率民兵战斗小组,抢占东南山
,凭借沟堰牵制敌人,争取时间,让群众安全转移。他在掩护民兵撤退中牺牲。194
4年10月胶东军区第一届战斗英模大会,追认其为胶东军区一等民兵英雄。
于希水(1927-1948)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被胶东军区授予民兵模范称号。当
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在淮海战役牺牲。
于新礼(1922-1976)1942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被胶东军
区授予民兵模范称号。曾任中共区委秘书、副区长、税务所所长等职。
李永兴(1921-1977)1942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1945年被胶东军区授予民兵模
范称号。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后转地方工作。曾任福建省平和县总工会主席。
赵芳楠(1913.5-1978.8)1933年在香山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本村最早党员之
一。1934年在本村创办萃欣学堂,任第一任教师。1946年随军赴东北工作,曾任县长
、东北煤矿工会劳保部长、抚顺市劳动局局长等职,行政13级。
于清溪(1910-1982)1933年在香山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本村最早党员之一。
1935年在本村萃欣学堂教学,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后转地方工作。曾任上海市公
安局秘书、枣庄矿务局总工会主席等职。
于敬彦(1922-1983)1942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1945年7月被胶东军区授予爆炸
大王光荣称号。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49年复员回村。
于敬进(1906-1992)1942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被胶
东军区授予民兵模范称号。
赵培芝(1915-1997)1941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被胶
东军区授予民兵模范称号。曾任子弟兵团事务长,村党支部副书记、农业社社长、大
队长等职。
于敬尧(1918-1997)1942年参加革命,任民兵三分队队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1945年8月,被胶东军区授予民兵模范称号。曾任村大队管委会委员、大队长等
职。
于化虎(1914-2004)原名于晋生,全国民兵英雄。抗日战争中,发明创造了石雷
、子母连环雷、夹子雷等及多种布雷方法。在105天反扫荡战斗中,带领民兵埋雷82
4颗,打死、打伤日伪军547名。1945-1946年,先后任民兵村团长、行村区武装部长
。1944年、1945年、1950年、1951年,先后被评为北海、胶东、华东及全国民兵英雄
和华东农业劳动模范。1950-1971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50年国庆节,同赵守福、孙
玉敏出席全国英模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
见,并合影留念。1950年、1951年、1954年,先后3次出席华东英模大会。1953年,
随军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后,在全国、省、地、县作英模报告80多次。
1963年出席华东劳模大会。1964年参加山东省大比武,受到贺龙接见。1971年,受到
徐向前、杨得志的接见。1985年受到杨尚昆的接见。先后多次出席党、政、军各种代
表会议,9次见到毛泽东主席。
于敬堂1915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被胶东
军区授予民兵模范称号。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区中队交通员、警卫员、班长
、排长、师政治部保卫干事等职。1954年转业回村,任党支部委员、生产队长等职。
于进江1916年2月生,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被
胶东军区授予民兵英雄称号。曾任民兵班长、分队长。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
区队长、参谋、连长等职。1955年转业回村,任农业社社长、民兵连长、党支部书记
等职。
于丕琅1916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被胶
东军区授予民兵模范称号。曾任村党支部委员、生产队保管员等职。
赵桐芳1919年12月生,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胶东军
区授予民兵模范称号。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班长、排长、指导员等职,先后
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1954年转业回村,曾任党支部委员、治安主任等职。
赵锡奎1921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曾任民兵青抗先队长。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1945年,被胶东军区授予胶东民兵模范称号。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排长
、连长、教导员等职,授大尉军衔。1960年转地方工作,先后任供销社主任、工商所
所长等职。
刘淑花1925年5月生,1942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曾任村妇女救国会会长。19
45年8月,被胶东军区授予民兵模范称号。
于丕基1927年生,1944年4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转地
方工作,曾任一汽科长、四川重汽销售处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山东重汽人事处处
长等职,地级待遇。
于丕珍1931年3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工作,曾任医师、外科
主治医师、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等职。其论文“胃左静脉插管注入硬化剂治疗门脉
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体会”,在全国工矿企业急诊外科会议上发表,并被选为急
诊外科协会委员。
赵培星1939年生,中共党员,哈工大毕业生,博士学位。曾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办
公厅主任、黑河地区专员、黑河市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
于永初1952年2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69年12月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
济南军区直工部部长(师级)、东营军分区政委,大校军衔。
于丕涛1962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曾任国家开发银行山东分行处长,
先后获全国“五·一”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烈士名录徐宪文徐宪良赵锡良
李树梓李永德王德惠于永海于希水
于敬德于丕恒于春江李永顺

撰稿:赵鉴义赵建玉

审稿:于永红邢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