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家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26&run=13

概况

本村原系邢姓地主的庄子,故称邢家庄。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另一说为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西寨头村刘姓兄弟四人来此定居。因村处杏树繁茂,遂
改名为杏家庄。
杏家庄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8′、北纬36°45′。东与上夼
村相望,西与汪格庄为邻,南与龙门口村相连,北与凤凰村接壤。距市政府驻地22公
里。原隶属赵疃乡。2000年撤赵疃乡后,划归行村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7.2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花生、水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299户,780人。有刘、王、姜、苏等4姓,均为汉族,其中人
口较多的为刘姓,占95%。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万元。1978年为29万元,1983年为54万元。200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97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35%、
56%、9%,人均纯收入3183元。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同年日军进村扫荡,村民被打死3人,活埋2人。
1947年进行土改复查运动,农民分到土地,从此当家作主。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2年小纪公社建设兵团在村西建成第一眼机井,灌溉面积13.3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春投入劳动力1000余个,搬土石6000余立方米,挖平塘2个,灌溉面积13
.3公顷。
1987年将原来只能推独轮车的小道,修成了大道,大小车辆均可通行。
1998年本村被海阳市人民政府授予个体加工规模经济村称号。

经济建设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10公斤,总产1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62公斤
,总产30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65公斤,比19
78年增长了103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92公斤,总产达到43万公斤。
1987年以来,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桃树、杏树、苹果等。到2000年,全村果
园发展到6.7公顷。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492.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25.9万
元,林、牧业收入66.7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油坊、粉坊、糖坊、鞋铺等,从业人员30人,收
入仅够自给。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
发店、商店、油坊及胶皮加工、钢丝网加工等。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10
人,收入904.4万元,其中工业收入758万元,建筑业收入29.2万元;第三产业收入8
9.5万元,其它收入27.7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了杏家庄小学。1959年,村集体出资建教室15间。1961年
,又建办公室3间。1984年,建起烟台市级示范幼儿园,有教室12间,幼儿活动设施
齐备。自建国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3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全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20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45
0公斤,全村总收入29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600元,有运输车辆4辆,拖拉机
40多台,摩托车30辆,浇水机械140台,电话140部,彩电140台,电冰箱2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道路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
积不足5平方米。1989年,村统一规划房屋建设,划定两个新房区。到2002年,建新
房75栋,共300间,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1年,建立村合作医疗站,为本村群众防病治病,对老人及重病人上
门看病送药,村民平常用药药费报销50%。1979年以来,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福
利有很大提高。1984年,大队购买了16mm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82年投资4万
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刘国训、刘庭义在东寨头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杏
家庄最早的党员。后由上夼、龙门口、杏家庄三个村联合成立了党支部,龙门口村祁
长治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
霸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支前人员40人。
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4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
,党员36名。1946-1964年,有刘国祥、刘兴家、刘国均任党支部书记。从1965年开
始,先后有刘兴家、刘兴伍、刘廷南、刘德生、刘朋联、刘兴秋、刘德川、刘克顺任
党支部书记。1997年3月起,刘文杰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
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治安、民兵、妇女等组织。曾有刘坦仁、刘国松、
刘国君、刘兴江、刘国善、刘朋连、刘坦敬、王天荣、刘德生、刘作义、刘德川、刘
兴秋、刘克顺、刘文杰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1999年4月,党支部书记刘文杰当选
为首任直选村委员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刘兴民(1917-1964)1947年,被胶东军区授予爆炸模范光荣称号。
刘桂善(1925-?)1941年参加八路军,中共党员。多次立功,曾任秦皇岛海军独立
师政委。
刘国祥曾用名刘云卿。1919年11月生,初中毕业,中共党员。1940年起,曾任区
地下交通员,联防村武委会主任、总指挥,子弟兵团营长、教导员,副区长,南阳地
区粮食局科长、副局长,地区五交化公司副经理、革委会主任、地区计委副主任兼物
资局局长等职。
刘玉民曾用名刘国璇。1928年2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48年2月参加人民
解放军,曾任卫生员、见习调剂员、调剂员、学员、司药、药剂师、副主任药师及广
州军区第一九七医院药局主任等职。曾立大功5次,多次受军区司令部通令嘉奖,并
被评为解放战争乙等英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先进个人等。
刘牧菲女,1956年5月生,1981年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曾任宜昌市医院医师
、省中医研究院情报室科员,1987年晋升主治医师。1992年留学日本广岛大学。
烈士名录刘学理刘德山刘国仁
刘兴智刘德进刘克敏刘斌献刘坦伦
刘兴凤

撰稿:刘坦松审稿:刘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