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寨头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23&run=13

概况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刘姓先祖(名字不祥)长公及其弟四公,随移民迁来
,定居白沙河西岸,其时统称西寨头。后来,随人口的逐渐增多,村落不断扩大。1
962年分为三个行政村,依次为后寨头、西寨头、前寨头,本村为前寨头。
前寨头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6′、北纬36°45′。坐落于
风景秀丽的歪嘴山下。全村辖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西邻歪嘴山,东与东寨头村隔
白沙河相望,北与西寨头村接壤,南与榆林村为邻,隶属行村镇。
全村有耕地7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苹
果等。2002年,有桑园面积13.3公顷,大棚、中棚98个,果园面积13.3公顷。
2002年,全村306户,880人,有刘、王、孙、陈等4姓,均为汉族。其中刘
姓人口较多,余姓皆为入赘而来。
196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万元。2002
年达到774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9%、6%、25%,人均
纯收入3110元。

大事记

1942年海阳县大队小纪区支队在村南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百余人,区支队伤亡
30余人。随后,本村解放。
1956年本村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8年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在村东南修建扬水站一座,全村土地成为水浇地。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0年秋投资十几万元,建起村东河桥。
同年赵疃乡撤销,本村改隶行村镇。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只有70公斤,总产13万公斤。1970年,亩产240公斤
。1983年,亩产500公斤。2002年,亩产506公斤,总产63万公斤。
1992年以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栽植苹果13.3公顷,品种有红富士、北斗、
乔纳金、千秋等。2002年,全村果园面积达26.7公顷,产量20万公斤,纯收入30余万
元。
1991-2000年,全村种植桑园13.3公顷,常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53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56万元,畜牧业收入
281万元。
第二、三产业本村长期以农业为主。1985年,办起了果酒厂,不久因管理不善等
原因倒闭。后发展勾花及建筑业等。
1958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后又办起了豆腐坊、油坊,规模不大,收
入微薄。改革开放后,先后发展起机械修理铺、商店等。
2002年,全村第二、三产业有从业人员90人,收入237万元。其中工业、建
筑业收入49万元,运输及商饮、服务业收入182万元,其它收入6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8年,办起了前寨头小学,有校舍18间。1975年,本村建起幼儿园。
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高等院校的学生26人。
村党支部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聘请烟台市农艺师、技术员来村,指导果业、
大棚蔬菜生产。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人们过着半糠菜半粮的生活。建
国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有各
种运输车辆40多辆,摩托车20辆,电话100部,彩电20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破旧,垃圾成堆,村民住的是刮风就怕倒的草房,人均居
住面积只有5平方米。1990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整修了村西河道,又在村前规划
出新房区。2002年,多数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瓦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
985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2000年,全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3年,刘进以教书做掩护,在夏泽村加入中国共产党。193
8年,刘维加入了党组织。1945年又有刘同群等人入党。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
活动也由秘密转为公开。在党支部领导下,村成立了互助组。解放战争时期,有50多
人参加了支前队,有11人为国捐躯。1962年本村划为行政村,成立了党支部。曾有刘
元亭、刘式风、王保才、刘洪臻、刘宗远、刘颜胜、刘芳军、刘桂贤、王天翔、刘式
福、刘颜胜、刘文正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36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62年划为行政村,设立前寨头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大
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
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妇女等组织。曾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刘奎
、刘元亭、刘兆东、刘洪臻、刘式风、王保才、刘彦胜、刘宗远、刘式祥、刘廷君、
刘式福。1999年4月,刘文正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刘晏南1927年5月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44年在大刁家小学任教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曾任粮秣员,管理员,参谋,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处长、处
长,黔阳军分区科长,地革委政工组副组长,湖南省水电工程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等职
。曾立大功2次、三等功2次,受军区司令部通令嘉奖4次,出席各种积极分子代表大
会4次,获艰苦奋斗奖章1枚。参与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编修。编
写出版《部队防止事故画册》及《广州军区部队管理教育工作11条》等书。
刘明仁曾用名刘铭仁,1931年10月生,大学文化,少将。1946年3月参加人民解
放军,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书、会计、股员,军邮局长,政治指导员
,师保密室主任,预备军官科科长,司令部参谋、科长,广州军区国防工办副主任,
军务动员部副部长、部长,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军区纪检委专职委员、常务副书
记,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兼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等职。1986年12月,主持军
区政治部工作。1988年3月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当选
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曾立大功3次,小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受通令
嘉奖。
烈士名录刘北杰刘式忠刘芳胜
刘成民刘成国刘铭丁刘芳同刘成芳
刘铭彬刘明贤

撰稿:刘树远审稿:刘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