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寨头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22&run=13

概况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刘姓先祖(名字不详)长公及其弟四公,随移民迁来
,定居白沙河西岸。当时统称西寨头。随着人口的增加,村落逐渐扩大。1962年,划
为三个行政村:前寨头、后寨头、西寨头,本村为后寨头村。全村刘姓居多。1958年
,一纪姓人入赘,相继又有孙姓二人入赘,除纪姓留有二女外,余均无后人。后又有
王姓兄弟二人随母改嫁来村定居。
后寨头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6′、北纬36°45′。坐落在
风景秀丽的香山前麓,南北纵长3公里,东西约2公里,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西邻歪
咀山,东与东寨头村隔河相望,南与西寨头村毗邻,北与石马疃头村接壤。距海阳市
政府驻地约24公里。原属赵疃乡,2000年撤赵疃乡后,隶属行村镇。全村有耕地120
公顷,其中桑园4.7公顷,果园2.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
、芋头、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396户,10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人,有刘、纪、王、孙等
4姓,刘姓人口较多。除拉祜族1人外,其他均为汉族。
196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6万元。20
02年达1294万元,人均纯收入3234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
别为40.3%、19.3%、40.4%。

大事记

1942年海阳县大队小纪区支队在村南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毙敌近百人,区支队伤
亡30余人,本村随后解放。
1956年本村成立建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由小纪镇划归赵疃乡管辖。
2000年赵疃乡撤销,本村隶属行村镇。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70公斤,总产14.5万公斤。1970年,粮食亩产268公
斤。1983年,粮食亩产5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增至513公斤,总产36万公斤。
蔬菜种植是后寨头村的支柱产业,主要有冬暖大棚蔬菜及芋头、草莓等。2
000年,全村建蔬菜大棚38个。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52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40万元,林、牧业收
入81万元。
第二、三产业本村长期以农业为主,属无工业生产村。1984年,开办了冻粉加工
厂,由于管理不善,不久倒闭。后又陆续建起3处粮油加工厂。除部分农民种地外,
每年外出打工人员100多人,常年收入近百万元。1999年起,渐兴水产品批发,从业
人员20多人,常年收入达30多万元。
2002年,全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10人,收入773万元。其中工业、建筑
业收入250万元,运输业收入20万元,商饮、服务业收入503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本村重视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建有烟台市达标幼儿园。自建国到2002年
,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69人,其中获博士学位者1人。村重视科技教育,多
次聘请专家讲课或派人外出参观学习。2002年,有4人获得农艺师职称。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占有粮食不足100公斤,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
子。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62年,人均粮食为150公斤。1975年,人均
粮食230公斤。20世纪80年代后,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2002年,人均粮食490公
斤,人均存款20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60辆,摩托车80辆,电话100部,彩电250台,
洗衣机1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民大多数住茅草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建国后,
住房面积得到改善。2002年,多数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瓦房,人均居住面积达23平
方米。
集体福利1975年成立合作医疗站,负责全村村民疾病治疗与防疫,村民医药费报
销50%。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4年
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85年,用上了电网供电。1986年,吃上了封闭式
自来水。1995年,安装了闭路电视。1993年,村里安装了第一部程控电话;2002年,
安装了100多部。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3年,刘进以教书做掩护,在夏泽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
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38年,刘维参加了党组织。1945年,又有刘同群等人加入党组
织,党员队伍不断扩大,活动也由秘密转为公开。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若
干个,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30人,参加了万第讨伐赵
保原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有50多人参加支前队,有11人为国捐躯。1962年,本村划
为行政村,单独成立党支部,曾有刘成义、刘作胜、刘胜堂、刘奎鹏、刘德诚担任党
支部书记。1993年起,刘俊涛担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58
名。自刘俊涛任职以来,村党支部曾多次被中共海阳市委及赵疃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
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62年划为行政村后,设立后寨头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
大队管理委员会改为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
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1962年起,曾有刘成仁、
刘义堂、刘作胜、刘成义、刘胜堂、刘治法、刘奎斌、刘俊涛、刘德光等担任村行政
主要负责人。1999年4月,刘俊涛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1999年,村委被评为
海阳市模范村民委员会。

人物

人物简介刘伦1927年生,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连指导员、营教导
员、团政委等职。离休前任南京军区某部队政治委员,正师级。
刘仁福1931年生,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共党员。曾任南京路上好八连指导员
,南京军区某部政治部主任,副军级待遇。
烈士名录刘值良刘金刘旭日
刘永更刘值军刘同海刘茂刘新
刘进刘值先刘奎远刘德秀刘永斌

撰稿:刘永华审稿:刘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