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14&run=13

概况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沟里村杨姓地主来此置地20公顷,雇人种地,建起佃
户庄,以姓命村名杨家庄。后有崔姓兄弟二人及四个儿子,从泊子村迁来,位姓兄弟
二人及三个儿子,从莱阳窑头村迁来;张姓从西张家庄迁来;李姓从鹏化庄迁来。1
928年,何姓、车姓因近处有地,从何家村迁来种地,后定居。1981年,海阳县地名
普查时,因与徐家店镇之杨家庄重名,且距行村、何家、桃林各3华里,故改名为三
里庄。
三里庄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4′、北纬36°39′。东与桃林
村为邻,西与何家村接壤,南临黄海,北与行村相连,距乳即一级公路1公里。距镇
政府驻地1.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33公里,隶属行村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
2002年,全村有110户,340人,有崔、位、李、张、何、车等6姓,均为汉族。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1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为98%、1%、1%,人均纯收入3300元。

大事记

1945年3月本村解放。
1953年本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75年本村自行发电照明。
1983年冬本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同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9年村安装了电话总机,30户用上电话。到1998年,全改为程控电话,电话用
户发展到77户。
1991年6月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1998年11月土地延长承包期,30年不变。
2000年5月进行农电网改造。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30公斤,总产5.5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50公斤,总产达14.7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80公斤,
总产20.2万公斤。1981年以来,全村发展40-60马力渔船7只,建虾池33.3公顷。200
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70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9万元,渔业收入685万元。
第二、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本村办起了商店,妇女从事针织加工,剩余劳力外
出从事建筑打工。2002年,第二、三产业有从业人员26人,收入17万元。其中工业、
建筑业收入8万元,商饮、服务业收入3万元,其它收入6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村里没有学校。1950年,村投资建立了杨家庄小学。1999年,
村小学并入行村镇中心小学。1975年,建立青年图书阅览室,存书200余册。1985-2
002年,从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有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
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有摩托车60辆
,电冰箱70台,彩电105台,电话80部,洗衣机10台,手机20部,手扶拖拉机20辆。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
积不足6平方米。1981年,全村进行规划,拆旧建新。1995年,村投资2万元,整修街
道,被县政府评为“花园式”村庄。2002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0年,村集体投资成立了合作医疗站。1971年,建起了磨坊。1975年
,开始自行发电照明。1991年,投资3万元,为村民安装上自来水。1996年以来,村
民免缴三项提留款;70岁以上老人,免缴五项统筹款,由村集体垫付,残疾人一切免
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6年,位仁法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7年,村成立党支部,位仁法任党支部书记。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9名。
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2个,党员20名。自建立党支部起,曾有位仁法、张庆恩、李
智高、李智渊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7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
大队管委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
村民委员会。曾有张庆恩、张庆善、李超正、车纯臣、位清韶、崔平河、李智渊担任
村行政负责人。1999年4月,李智渊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车纯道(1925-1976)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参加人民解放
军。参加过抗美援朝,立三等功5次。先后任指导员、教导员等职。转业后,在福建
省劳改局任政委。
烈士名录李超岗

撰稿:崔岳海审稿:李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