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武店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12&run=13

概况

明洪武二年(1369年),另一说为明末,吕姓来此,开一小店并养有鹦鹉,人称鹦
鹉店,遂以店名代村名,后演变成英武店村。相继有乔姓、王姓、郭姓来此定居,形
成村落。
英武店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5′、北纬36°41′。南与寺
头村为邻,东与木桥夼村一山之隔,北与东山村接壤,西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隶属
行村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5公顷,山岚面积33.3公顷。适
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芋头、花生、辣椒等。
1949年前有160户,600多人。2002年,全村365户,1123人,有乔、王、郭
、李、于、许、姜、徐、黄、孙、吕、袁等12姓,均为汉族,其中乔、王、郭3姓人
口较多。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6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为73%、11%、16%,人均纯收入3280元。

大事记

1942年胶东军区十六团宁清进驻英武店村,进行扩军。
1945年本村解放。
1947年进行土改复查,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
1955年成立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9年冬始建英武店水库,1960年12月建成,库容150万立方米。
1967年改建小学校舍27间。
1975年北海舰队干部子女15人由青岛上山下乡到本村。
1981年7月本村用上电网供电。
2000年建成电话村,共有电话用户220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75公斤,总产22.5万公斤。1978年,亩产300公斤,
总产56.3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47公斤,总产59万公斤。1989年,村“两委”
积极引导群众种植朝天椒。2000年,全村发展到40公顷。仅朝天椒一项,人均收入即
达500元。1998年,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发展高效农业,重点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当
年建起大拱棚40个。至2000年,有大棚、拱棚80个,主要种植桃、西红柿、草莓等,
平均每棚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常年总收入25万元。
村历来就有养牛、养猪、养鸡的传统。建国初,养牛只为耕种土地。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养牛由役用转为肉用。2000年,全村养牛100头,发展存栏50头以上的养
猪大户10户;养鸡大户2个,户均养鸡2000只以上。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261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204万元,畜牧业收入2
74万元,林业收入135万元。
第二、三产业1990年开始,部分村民即从事辣椒的购销业务,到青岛、烟台、威
海等城市批发,收入可观。到2000年,发展起收购大户7户,销售范围达5个省、12个
地市,流动资金100万元,常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1980-2000年,外出打工、出海人
员100多人,常年总收入30万元以上。
1978年前,本村只有供销合作社代销店1处。改革开放后,村民自办商店3家
,从事客运者3家,从事建材经销者2家。2002年,全村第二、三产业有从业人员600
人,收入955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73万元,建筑业收入132万元,运输业收入79万元
,商饮业收入316万元,服务业收入15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村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激励下,加大粮食生产
投入,取得了成倍的回报。全村推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粮食收入翻番。2000年,粮
食亩产650公斤。1990年后,每年聘请技术部门进行技术讲座4次以上。村民对《农业
知识》、《农村大众报》等科技刊物非常喜爱,争相传阅。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到
2002年,全村儿童入园入学率达到100%,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8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村民生活半糠半菜。建国后,一段时间仍以玉米、地瓜干为主
食,常年人均粮食为100公斤左右。1978年以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始以大米
、白面为主食。2000年,人均粮食1000公斤,一日三餐有鱼肉。2002年,全村人均存
款3000元,有手扶车、拖拉机120辆,摩托车120辆,电话220部,电视400台,彩电占
80%,电冰箱8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村民都住低矮的草房,人均不足6平方米
。到1978年,人均达到12平方米。2002年,全村70%的农户翻建了新房,以前的草房
换成了玻璃门窗的新瓦房,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以上。村内街道、住房整齐美观。
连村路修成了沙土路,可通各种车辆,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6年,王炳初(王明度)在文登读书,由李桂岩发展为中共党
员,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38年,王炳初回到村里,发展了乔维祥、乔维梓、乔维
新、乔维福、乔振典、郭兆芝、郭明良等7人入党,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1941年,
成立党小组,郭兆芝任组长。1942年,建立党支部,郭兆芝任党支部书记。成立了农
救会、职工会、青救会、妇救会、民兵自卫团及儿童团等群团组织。在党支部领导下
,开展对敌斗争,到行村打枪、投弹,对敌进行扰乱。配合八路军进行政治攻势,瓦
解敌人。开展减租、减息,配合胶东军区十六团进行扩军。1942年,配合八路军攻打
行村据点,本村组织支前担架6副,民兵30人参战,100多人去扒围子墙。1945年攻打
万第战斗,村民兵一个班参战,160多人参加扒围子墙。1941-1945年,村党支部配合
八路军敌工部门,先后瓦解敌伪军警7人,缴获长短枪11支。
党支部成立以来,曾有乔子敬、郭兆芝、乔维卓、吕言贵、乔振国、吕丰周
、乔德喜、乔德和、王炳水、乔建波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员65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5年村成立行政机构,吕言贵任村长。后曾有乔维祥、乔振
远、郭宣兰、王明善、王炳智、王炳智、乔建波担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2002年,本
村被市政府评为文明村、文明单位。

人物

人物简介王炳初(1913-1993)曾用名王明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专署
秘书,海阳县县长,中共长江管委会书记等职。
郭巨川曾用名郭兆芝,高小毕业。1923年7月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
区助理员、县司法科长、区长、中共区委书记,辽宁省委机关党委组织部长、党委副
书记,建工部东北二公司党委副书记,重庆建工指挥部核心领导小组组长、指挥长,
中国西南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乔振汉1924年生,1943年参加革命。曾任铁道兵团政委、中央民族学院书记、北
京市民政局长等职。
烈士名录王坤福郭宣胜于长庆
王玉琢邢东哲乔振清许甫江乔维友
乔维才张京德郭自明乔乐经于庆瑞
郭宣田乔振山

撰稿:王明泽审稿:乔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