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1&run=13

概况
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另一说为明代,牟姓来此建村定居,以姓命村名牟
家。后有鞠、王、程、李、孙、邵姓等自外地迁来定居。
在村北1.5公里的鞍窝山麓,有一明始院,亦称明士院。建于明初,院分正殿、
后殿、客厅三院落,有庙产20公顷,牧牛山1处。清末,方丈涤尘私铸铜钱,被官府
剿洗。
牟家村位于海阳市城区东北部,招虎山西麓,地处东经121°11′,北纬36
°49′。东隔烟青公路与北石河村相邻。距市政府驻地6公里,隶属方圆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公顷,山岚133.3公顷,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苹果、樱桃、板栗等。
2002年,全村295户,830人。有牟、鞠、王、高、杨、程、孙、邹、张、郭
、荣、历、李、林、董、刘、徐、丁、鲁、修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鞠
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7万元。20
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3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50%、10%、40%,人均收入2550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86万元,第一、二、三
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55%、26%、19%,人均纯收入2980元。

大事记

1941年11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22日侵华日军对胶东解放区进行大扫荡,本村八路军战士程义龙光荣
牺牲。
1947年许世友司令员曾住本村。
1954年本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70年村投资450万元,修建明始院水库。1991年9月,投资80万元,重修该水库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0年造林116公顷,被海阳县政府评为“荒山绿化第一村”。
1997年村投资25万元,开山劈岭,修建獐儿山连村路3000米。
2000年投资150万元,建起百岁乳品厂。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1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50公斤
,总产48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80公斤,比19
78年增长3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530公斤,总产53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1
6公斤,总产33.7万公斤。
1992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5.3公顷、干果9.3公顷、大樱桃1
.7公顷。2000年,全村新老果园面积达60公顷,水果产量10万公斤,干果产量0.5万
公斤,收入达2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54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00万元,林业
收入70万元,畜牧业收入120万元,其它收入50万元。
第二产业1978年以前,本村工业是空白。1985年,村集体建了面粉加工厂、木材
加工厂。此后,相继建起羊毛衫厂、织毯厂、油坊、粉条加工厂等,规模小,收入不
多。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0人,收入26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00万元,建筑业
收入60万元。
第三产业1978年,先后发展起商店和个体批发、个体运输等行业。2000年,第三
产业从业人员达41人,收入50万元,税金3万元。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0人,
收入186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0万元,服务业收入76万元,商饮业收入10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24年,成立牟家小学,教师1人,学生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1
972年,村出资修建新校舍18间,设5个班,教师6人,学生16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达到了100%。之后,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
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60人。村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请专家讲课,派人外出学习达
20多人次。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90公斤左右,人民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有25人扛活,6人讨饭。解放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
16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20公斤,全村收入14.7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4
000元,有各种运输车54辆、摩托车110辆、电话135部、彩电210台、电冰箱81台、洗
衣机32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只有一户是瓦房,其余全
是草房。1989年,村统一规划街道和房屋建设。2000年,村民全住上了瓦房。2002年
,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
1997年,村出资开山劈岭,修建起长3000米、宽9米的村路。
集体福利1972年,实行幼儿免费入园。1975年,村投资4万元,购置发电机1台,
村民用上照明电。1976年,购置16mm电影机1台,自放电影。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
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1年,村投资12万元,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6年,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发给纪念品进行鼓励。1993年,安装闭路电
视。1999年,投资6.7万元,建起自来水蓄水池,村民开始用上了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王福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2年成立党支部,高殿友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组,并
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随军参加万第讨伐赵保
原战斗,有33人参加人民解放军,参加支前队100多人次,其中长期随军担架队6人。
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34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6个,党员58名
。自1944年起,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牟斌、牟振德、杨润吉、牟仁。1994年起,鞠
昶任党支部书记。自牟仁、鞠昶任职以来,村党支部先后多次被中共烟台市委、海阳
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
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自1942年起,曾任
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福山、牟斌、牟敬芝、牟振德、王涛、牟仁、牟绣、鞠昶。
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鞠昶任主任。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鞠昶继
任主任,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1994年,王春任村民委员会主
任。1999年5月,王春又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1991年11月,村委被烟台市人
民政府评为模范村民委员会。

人物

人物简介王志福1925年生,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参加八路军,曾任福建省晋
江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牟振岐1927年生,1944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排长、大队长、团政委、威海市人民
防空办公室主任等职。新中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曾同原空军司令员王海一起,参加
抗美援朝空中作战。曾受到原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接见,称其为“飞将军”。享受地
专级待遇。
王志圣1929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45年参加工作,曾任村长、
教师、区委文书、地委秘书、干事、科长、团委书记、团省委副部长,无锡县文教局
长、宣传部副部长、革委会主任,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书记等职。在担任教育
行政领导工作时,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表彰,所在县获全国教育先进县称号。
烈士名录程元祥高文忠王永庆
邵水邹化津鞠辰之孙喜东董玉峰
牟绅王宗礼程义元程义龙王宗郁
杨洪吉

撰稿:王星五审稿:鞠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