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廒子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402&run=13

概况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徐姓兄弟九人由山西“小云南”老山北迁至此地定居。因
建村处地形似鳌鱼脊,故命名鳌脊村,后演变为北廒子村。另一说为,明永乐年间(
1403-1424年)建村,因建村处地形象鳌鱼,故名鳌脊村。后因在此建仓廒,更名为廒
子村。为区别南廒子村,改称北廒子村。
北廒子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1′、北纬36°40′。东与西
小滩村相连,西与莱阳市东、南羊郡村为邻,南与南廒子村接壤,北与迎春村交界。
东距行村镇政府驻地4公里,距海阳市政府驻地35公里,隶属行村镇。1944年前隶属
莱阳县,1944年划归海阳县行村区管辖。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7公顷,分布在青石公路
两侧。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经济收入主要靠晒盐
,赶小海等。
2002年,全村360户,1060人,有李、孙、徐等3姓,均为汉族。李、孙各1
户,其余皆姓徐。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10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9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15%
、20%、65%,人均纯收入3187元。

大事记

1940年2月7日(农历一九三九年腊月三十日)日军占据行村,入侵本村。
1942年冬日军扫荡进村,抓走村民徐先训。
1943年秋一骑白马的日军军官,连人带马被民兵徐希连、徐希路埋设的地雷炸死

同年秋村民徐先英、徐先文被日军抓住并强迫其踩地雷,然后用刺刀将两人杀害

1945年2月杜光功率领八路军武装工作队进驻,本村解放。
1947年进行土改复查。同年先后两次组织10多人担架队随军支前,参加渡江战役
;前后有59名青年参军参战,其中10人光荣牺牲。
1955年成立了两个盐、农初级生产合作社。
1964年“四清”工作组进驻本村。
1966年砌前河岸墙,长1500米,平均高2.5米。
1967年拦河截流,修建倒虹吸200米,改造成水稻田13.3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3年建成自来水蓄水池。
1999年修整两条进村路,建桥涵两座。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8.4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98公
斤,总产21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20公斤,比
1978年增长122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96公斤,总产达46万公斤。
1993年,栽植大樱桃5.7公顷。1998年,建起8公顷蔬菜基地。2002年,第一
产业总收入23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75万元,林业、畜牧业收入55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1名瓦匠,1名木匠,收入微薄。1959年,建起面粉加
工、窑厂等,从业人员10多人。
1994年后,先后建起砖厂、塑钢加工厂、羊毛衫厂、油坊、旋床加工厂等企
业。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0人,收入30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00万元,建
筑业收入200万元。
第三产业建国初期,村办起供销合作社代销点,后成立供销社。1968年,办起条
编组、草编组、成衣组,规模小,收入微薄。
改革开放后,村内先后发展起4家商店,1家理发店及电气焊、海鲜批发、经
商、车辆运输等行业。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0人,收入965万元。其中运输业
收入300万元,商饮、服务业收入500万元,其它收入16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村建起小学,教师孙雪亭。1989年,建成烟台市“花园式”学
校。同年,迎春小学并入。2000年,村小学并入田村学区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全
村有6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徐维普考上研究生。
1996年以来,村“两委”组织村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本村秧
歌,全镇闻名,多次受到镇党委和政府的表扬。村重视科技教育,党员每人订阅1份
《农民文摘》和《农业知识》。2002年,村民有12人获得技术职称,其中1人获得技
师职称,9人获得农业技术员职称,2人获得会计师职称。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80公斤左右,只能靠吃糠咽菜度日。建国后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人均粮食400公斤,全村收入40万元。2002年,
全村有运输车辆120辆,摩托车130辆,电话190部,电视300台,电冰箱70台,洗衣机
5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1983年,村
统一规划东、西两个新房区。同时对旧区房屋改建,每间房集体补贴500元。先后投
资2.5万元,完成了旧房区的改建。1999年,村又投资2万元,修建了2座连村桥。20
02年,全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68年,成立卫生室。1975年,实行合作医疗制度,达到了小病治疗不
出村。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4年,
投资3.7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5年,投资3.4万元,补贴各户购置电视机,
成为全镇第一个电视村。1991年,投资12万元,修建自来水蓄水池,全村用上了自来
水。2000年,安装程控电话190多部。同年12月,投资4万元,安装有线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本村徐希敬(又名于明)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于1935年参加共产
党。1936年回村,先后发展徐湘智、徐希君、徐希臣、徐合军、徐希早等人入党。1
946年成立党支部。1949年村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4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
组6个,党员55名。曾有徐希军、徐希臣、徐宝太、徐先元、徐希周、徐先全、徐希
放、徐希奎、徐希松任党支部书记。1996年6月起,徐希伟任党支部书记。自徐希伟
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村党支部多次受到上级党委表彰。1998年,被评为镇精神文明先
进单位。2000年,本村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1998年起,他本人连续四年被评
为海阳市优秀共产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
政府,先后有徐光国、徐先训、徐光令、徐先民、徐合甲、徐宝太任村长。1958年9
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徐先全、徐先风任大队长。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
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徐希先任主任,后有徐希询、徐希文、徐维江等担任行政主要
负责人。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徐维江任主任
,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
1990年4月起,曾有徐希嵩、徐希放、徐希伟任主任。1999年5月,党支部书
记徐希伟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1年,徐希伟被海阳市政府授予优秀村民委
员会主任称号。
人物
人物简介徐希敬(1912-1945)又名于明。1934年在黄埔军校学习,1935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36年在姜黎川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5年10月任团长,在四平街战役
中牺牲。
徐先宗1926年10月13日生。曾任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部长。
徐佩兰女,1927年1月12日生。曾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长。
徐先坤1927年6月10日生。曾任中共上海市龙湾区党委书记。
烈士名录徐吉来徐希奎徐先梅
徐希田徐希尧徐希敬徐先爱徐相顺
徐希发徐维臣

撰稿:徐永安李佩玉徐希放

审稿:徐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