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村四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96&run=13

概况

行村古称衡村寨,因“衡”与“行”谐音,“衡”去“鱼”变成行村。明初有王
、车两姓分别由德州、江苏松江县迁到此地,发展成大村(详见行一村概况)。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行村分为爱国、生产、自卫、建设四个行政村。19
56年,4个村合并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62年9月,分为行一、行二、行三、行
四、行五五个行政村,本村为行四村。
行四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为行村镇驻地。东与行村初级中学为邻,西与行
三村相连,南隔乳即一级公路与三里庄相望,北与行五村相交。距海阳市政府驻地3
5公里,隶属行村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桑、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256户,745人,有车、王、李、张、迟、姜、孙、黄、于、
谢、谭、冯、崔等1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车、王两姓。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3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分别是37%、27%、36%,人均纯收入3304元。

大事记

1940年2月7日(农历一九三九年腊月三十日)日军侵占行村。
1941年4月伪海阳县政府在行村成立。
1942年1月24日(农历一九四一年腊月初八日)八路军对驻行村日伪军发起攻击,
史称“行村战斗”。
1945年8月21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盘踞行村的日伪军于此日逃往青岛,行
村解放。
1954年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2年建起岭山水库。
1976年9月18日行村公社在十一中学召开追悼会,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1年本村地膜覆盖花生1.2公顷,亩产达705公斤,突破千斤关。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7公斤,总产28.9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98
公斤,总产49.95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79公斤
,比1978年增长了281公斤,总产59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58公斤,总产19.4万
公斤。1986-2000年,全村植桑5.3公顷,发展果园5.9公顷,建蔬菜大拱棚面积5.4公
顷。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345.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50万元,林业收入
0.5万元,畜牧业收入55万元,渔业收入40万元。
第二、三产业1963年以来,集体建磨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等,从业人员25人
,收入基本自给。1993年,农户自筹资金建纸箱加工厂,妇女从事针织、草制品加工
,男劳力外出从事建筑打工等。
改革开放后,村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先后发展起个体运输户、商店、水
炉、理发店、饭店、食品批发部、建材批发部等12家。2002年,全村第二、三产业从
业人员65人,收入584.5万元。其中工业、建筑业收入250万元,运输业收入140万元
,商饮、服务业收入194.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5人。村重视科技教育,到
2000年,村民有4人获助理农艺师职称,8人获技术员职称,2人获函授大专证书,3人
获函授中专毕业证。
人民生活与集体福利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8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1980年,人均粮食280公斤,全村收入4.3万元。1982年,投资1.5万
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4年,投资12万元修建自来水蓄水池,村民用上了自来
水。1998年,投资6万元,建起标准变电室,对线路进行改造,并安上了路灯。2000
年,村集体给村民每部电话优惠22%的价格,一次性装上了76部电话,成为行村镇电
话普及村。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9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45部,摩托车19辆,电话
166部,彩电102台,电冰箱(冰柜)30台,洗衣机13台。
村庄建设1962年前,本村街道不整,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破烂不堪,人均居住
面积不足5平方米。1988年以来,村统一规划街道、新房区建设,共建新房458间,并
对老房区进行改造。2002年,全村住房均换成了砖瓦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6年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1946年
以来,先后任党支部书记的有王炳海、万炳瑞、车启梓、刘富强、徐希道、郭霞云、
车学初、车仁欣、车启家、车仁江、万德君。1996年10月起,于学良任党支部书记。
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35名。
1990年,村党员活动室,被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党员活动室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5年10月,设村政府。1956年,行村四个村合并成立高级农
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2年,行村分为行一、行二、行三
、行四、行五五个行政村,本村为行四大队管委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
兵、妇女等组织。先后有谢松林、车启梓、郭霞云、邱锐铎、王令玉、冯起胜、王新
海、于学良、王文竹、车仁明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1999年5月,王文竹当选为首
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3月,车仁明当选村委主任。
1991年,村妇代会被烟台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先进妇代会。同年,本村被海阳县计
生委评为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人物

人物简介王杰民1965年生。自幼聪明好学,1979年考入海阳一中,1981年考入大
连海运学院轮机专业。1985年,被经贸部选送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造,1986年派到
香港华润集团工作。1990年,出任华润集团所属万通公司、润发仓码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8年,在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香港百业萧条,而他所领导的公司业务量增
长60%,利润增长35%,创造了经济奇迹。1999年,自行组建香港浩达船务有限公司
,出任董事长,经营珠江三角洲驳船运输业务,拥有船舶40余艘,常年承运箱量50多
万箱,营业收入数亿元。2002年,为开拓北方航运市场,成立了山东浩达货运有限公
司,开辟青岛至日本的海上航线。王杰民离乡奋斗十余年,事业获得巨大的成功,但
从未忘记家乡人民。2002年,为其母校--海阳一中50年校庆,捐款5万元。同年,兼
任海阳市人民政府驻港首席代表,义务为海阳市招商引资提供支援帮助。先后协助海
阳市人民政府在香港举办了多次招商说明会。并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组织香港工商名
人团来海阳市考察,对推动海阳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烈士名录王兆如车启信车仁智
车承进车承道黄殿臣

撰稿:王春虎审稿:于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