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81&run=13

概况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吕姓来此定居建村,以姓命村名吕家村。
吕家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1°01′,北纬36°35′。西与徐家
村为邻,南与邵家村一丘之隔,北与张家庄和南王家庄接壤。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
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2000年底,随大山所乡撤并,隶属辛安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大豆、桑、花生、蔬菜等。有浅海滩涂面积5公顷,尚未开发的海
滩面积7公顷,虾池面积13.3公顷,养鱼池面积5.3公顷。
2002年,全村368户,1320人。有吕、于、孙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于姓2
户,孙姓1户,余者全为吕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万元。2
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4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
为81%、13%、6%,人均纯收入3320元。

大事记

1944年中共党组织派工作队进驻,本村解放。
1949年7月发生海啸,淹没了大片土地。
1955年村成立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称东社、西社。
1962年解放军某部在湖角山西建营房,在山顶建起观望站。
1978年辛安公社水利部门牵头,全公社各村出义务工,肩挑人抬,人拉车运,将
村东原蒲湾建成面积4公顷的大口井,命名为同心湖。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4年全村用上了自来水。
2000年在村东建立了养殖区。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新中国建立初,常年粮食亩产125公斤左右。1978年,粮食亩产273公斤
,总产35.5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38公斤,比19
78年增长165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00公斤,总产47万公斤。
吕家村为辛安镇四大渔业村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渔业生产迅速发展。到1
999年,全村有渔船98只,渔民300余人,渔业总收入300余万元。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植桑2.7公顷,开发
虾池5.3公顷、养鱼池5.3公顷,畜牧养殖由家庭养殖逐步发展到养殖小区,占地总面
积4.7公顷。2000年,全村养鸡2000只,养兔1000只,养貂2000只,养狐狸200只,建
蔬菜大棚3个。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97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60万元,畜牧业收
入171万元,渔业收入1546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家庭妇女手工结网,收入微薄。1985年后,相继发展
起红炉、面粉加工厂、油坊、毛衫加工厂等个体企业10余家,解决了农村部分人员就
业。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0余人,收入331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12万元,建筑
业收入19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支部积极支持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个体商
店4个,并发展起豆腐坊、机械修理铺及车辆运输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0
人,收入132万元。其中商饮、服务业收入80万元,运输业及其它收入5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4年设立吕家完小,学校设在吕家村的民房和徐家村家庙。1981年,
大队投资6万余元建立了新校舍。20世纪末,成立吕家学区,有教师10人,4-5年级学
生160人。后增设微机室,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至2002年,全村
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8人,其中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各1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不少人外出讨饭,部分人做长工、打短工,有的生活不下去,只好闯“关东”。解放
后,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加。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余元,有
各种运输车辆156辆,摩托车198辆,电话260部,成为电话普及村,彩电360台,电冰
箱151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住房全是草房,破烂不堪。改革开放以来,村民收入不断
增加,旧房进行改造,新房建筑面积不断扩大,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2002年,人均
居住面积22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3年筹资4万
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4年筹资5.6万元,村民吃上了自来水。1995年装上了
程控电话,村民安装电话达到260部,成为电话普及村。2000年筹资8万余元,进行农
电网改造,并建设了新的配电室。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2年,吕文腾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4年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反奸、反霸、土改复查斗争。组织参
军、参战、支前等各项工作。1949年村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7名。2002年,全
村有党小组7个,党员56名。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吕秀芝、吕言顺、吕正治、吕
新欠、吕正臣、吕占华、吕清茂、吕言锡、吕德荣、吕德喜、吕群山、吕洪业、吕德
光、吕建理。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4年设立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
月,改称大队革委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
,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吕言开
、吕洪升、吕吉秀、吕洪福、吕言池、吕言顺、吕正治、吕德善、吕从侠、吕占信、
吕京风、吕德喜、吕建昌、吕德荣、吕英山、吕从岗、吕洪雪、吕洪庆。1999年5月
,吕洪庆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吕远1929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祖籍吕家村。建国后,曾在东北师范大
学音乐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中国建筑文工团和海军政治部文工团任作曲。谱写的
著名歌曲有《克拉玛依之歌》、《走上高高的兴安岭》、《八月十五月儿明》、《泉
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1980年出版了《吕远歌曲集》。
烈士名录吕洪升吕瑞修吕言国
吕占菊吕洪瑞吕言芳吕仁杰

撰稿:吕洪平审稿:吕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