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格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77&run=13

概况
明永乐年间(1403-1425年),一说为明末,迟姓由山西省迁来建村定居。因建村
处西北部有一片茂密的柞树林,故命村名柞格庄。后取“卓越”之义,更名为卓格庄
。相继有于、宋、张、荣、李等姓迁来定居。
卓格庄坐落在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7′,北纬36°37′。东邻大
山所村,南与鲁口村交界,北距埠后村2公里,西连南马家村。自1984年起,隶属大
山所乡。2000年底,随大山所乡撤并,隶属辛安镇,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480户,1340人。有迟、于、宋、车、张、荣、李等姓,均为
汉族,其中迟姓占总人口80%以上。
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6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51万元,第
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4%、24%、12%,人均纯收入3317元

大事记

1919年6月村民100余人参加反盐税斗争。
1934年村民迟守学与鲁口村李学才在西海口围滩13公顷,养殖泥蚶。质优品佳,
曾被上海誉称为“金口蚶子”
1941-1942年村大部分贫苦农民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去山西大同煤矿挖煤及
闯关东者达32户、174人,后死在大同者30余人。
1943年因日伪统治,当地治安每况愈下,多数村庄屡遭土匪抢掠或绑票勒索。为
此,村成立了抗匪组织。当年农历腊月十五日夜间,5名土匪趁着天气寒冷,夜深人
静,流窜到村内绑票勒索,村民巧妙与其周旋,将其4人打伤,抓获1名,对横行乡里
、无恶不作的恶霸土匪起到了威慑作用。
1945年5月本村解放。
同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前夕,在党支部书记迟守占的带领指挥下,于西海港截
获由何家开出的日军风船1只。经过激烈战斗,取得胜利,日军凫水而逃。缴获武器
17件,其它物品一宗,受到上级表彰。
1946-1947年开展土地改革和土改复查运动,广大贫苦农民分到了胜利果实。
1949年秋由于连降暴雨,发生海啸。淹没盐滩60余副,造成极大经济损失。195
7年,60副盐滩全部恢复,对本村集体经济起到了支柱作用。
1955年村成立了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秋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
1978年集体围滩养殖泥蚶80公顷,经济效益颇佳。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秋集体投资30万元,在村北建化工助剂厂。
同年冬动用义务工3万多个,围垦滩涂320公顷;1985年建虾池33公顷;1985-19
87年,建虾池167公顷,其中将60副盐滩全部改为虾池,总投资(包括设备)182.52万
元。
1983-1985年投资8万元,在村东南山发展果园27公顷。
1984年集体投资8万元,建起50吨冷库。1985年、1990年,两次投资400万元,扩
建成500吨大型冷库,加工车间500多平方米,达到国家规定出口卫生标准。
1987年投资116万元,建对虾育苗厂。
1988年投资34万元,建砖瓦厂。
同年4月烟台市市长俞正声,来村视察滩涂养殖。
同年成立卓格农工商公司。公司辖冷藏厂、对虾育苗厂、对虾养殖场、砖瓦厂等
8个村办企业。
1989-1990年烟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董传周及中共烟台市委书记陈建国分别来村
视察工作。
1991年村冷藏厂与香港海帝有限公司议项签约,共同经营海产品出口,由当时外
经贸部长李岚清签字,并委托部长助理俞晓松审查办理,批准200吨对虾出口许可证
。时为山东省唯一有对虾出口权的合资企业。
同年本村被中共海阳县委、县政府评为科普村。
1992年4月14日卓格农工商公司与香港海帝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烟台大洋水产食
品有限公司,时为海阳县第一家自营出口企业,年创汇达50万美元。
1994年本村被中共海阳县委、县政府授予出口创汇第一村。
1995年烟台大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被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社会经济评价中心评
为“全省三资企业五百强”之一。
1999年9月副省长陈延明来村视察。
同年省水产厅厅长宋修武来村考察对虾养殖。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只有120公斤左右,总产21.6万公斤左右。1978年,
粮食亩产250公斤,总产45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逐
年递增,亩产达481公斤,总产67.3万公斤。
1983-1985年,发展果园27公顷。1987年以来,建虾池200公顷,从业人员1
80余人。
2002年,粮食亩产565公斤,总产53万公斤。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3430万元
,其中农业收入2500万元,畜牧业收入60万元,渔业收入870万元。
第二产业1957年,建盐滩60副,盐民60人,常年收入4.5万元。1983-1988年,建
企业5个。后因环境污染,关闭了化工助剂厂,继而木材场、机电组相继下马。
2002年,全村有家庭毛衫厂20多家,从业人员260人。本年,全村第二产业
收入115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090万元,建筑业收入60万元。
第三产业1956年,集体办代销社1处。改革开放后,相继办起商店、饭店、机械
修理铺及客货运输等。2002年,全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人,收入70万元。其中运输
业收入40万元,其它收入3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初期,村有初级小学,学生40余人。1977年,建新校舍36间,教师
9人,学生400多名。曾被评为“烟台市花园学校”。到2002年,全村有40多名学生考
入大中专院校。
1988年,村委派15名有志青年到有关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学成后回村充实到各企
业单位发挥特长。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80公斤左右,外加糠菜维持生活。解放后,
村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80公斤。1975年达225公斤,全村收入1
5万元。
1995年前,村有皇冠轿车1部、微型客货两用车3部、大型货车3辆、拖拉机
20余台、推土机2台。
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300余元,有各种车辆16部,大小拖拉机70多台,挖
掘机1台,推土机4台,摩托车80余辆,电话200部,电视机460台,电冰箱80台,洗衣
机5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庄破旧不堪,街道犬牙交错,房子全是一把泥的草屋,人均
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1975-1984年,规划修建机耕路4条,长8公里。1983年,村内
统一规划新房区。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达22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0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成立了合作医疗站,村民
治病方便及时。1981年,用上电网供电,当年还购置了电影放映机。1983年,村民吃
上了自来水。1985年起,集体报销丧葬费,连续10多年为村民交纳“三提五统”费及
农业税。1989年,村委投资安装闭路电视,为每户订报纸1份,村民不出门便知天下
事。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4年,迟守占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5年成立党支部,迟守占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村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
、职工会、青抗先等群众组织,带动村民进行土地改革、土改复查和反奸、锄霸、反
特斗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支援前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本村有56人参
军参战,其中10人为国捐躯、16人被评为残废军人。出支前民夫550人次、牲畜44头
、小车16辆、担架2副,做军鞋500余双,支前物资折款800多元,为全国解放做出了
贡献。1949年10月党组织公开,全村有党员49名。2002年,全村有党员69名。曾担任
村党支部书记的有迟守战、迟永敬、于瑞连、迟作敬、迟炳昌、迟炳瑞、迟炳胜、迟
文高、迟作森、迟春俭。2004年2月起,迟文高再任村党支部书记。
1983─1996年,迟文高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因工作成绩显著,党支部曾荣获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5年设村政府。1958年改为大队管委会。1968年,改为大队
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
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1994年,本村曾荣获烟台市文明村、海阳县文
明村称号。曾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迟祥增、迟文科、迟炳昌、于瑞连、迟明曰
、迟敏敬、迟德敬、迟本通、迟学善、迟炳胜、迟作令、迟作森。

人物

人物简介迟文高1946年生,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于1975-1976年、1983-1
997年及2004年,三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村集体多次被评为省、市、县
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县文明村。其个人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1987年,当选为
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迟炳福1954年生,医专文化,中共党员,乡村医生。1990年,其所在卓格庄卫生
室被评为山东省先进行政村卫生室、烟台市先进行政村卫生室。1993年,其本人被授
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烈士名录迟守恕迟守式迟立声
迟作禄迟炳铎迟作良迟兆敬迟作纯
迟作田迟作芝

撰稿:迟春生迟作敬迟敬民

审稿:迟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