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口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72&run=13

概况

明永乐年间(1403─1425年),李姓建村于大山西口外的鲁尔庙旁,故命村名鲁尔
口,后演变成鲁口村。
鲁口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8′,北纬36°36′。东与古庄
头村、黄埠崖村为邻,西与西赵家庄交界,南靠丁字嘴码头,北与大山所村接壤。原
属大山所乡,2000年底随大山所乡撤并,隶属辛安镇。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市政
府驻地30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有海滩171公顷,主要滩涂养殖品种有泥螺、文
蛤、杂色蛤、 蛏等;有渔船118只,主要海产品有蟹子、对虾、色虾、鲷鱼、鲅鱼
等。
2002年,全村920户,2640人。全村均为李姓,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6.9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7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91%、8%、1%,人均纯收入3315元。

大事记

1944年4月日本一火轮船进入村南海域,被村民兵缴获,并俘虏日本兵1名,伪军
2名,缴获枪支弹药一宗,上交十一区中队,受到上级的表扬。
1944年本村解放。
1955年成立了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转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新中国建立初,常年粮食亩产200公斤左右。1978年,粮食亩产390公斤
,总产123.6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76公斤,比
1978年增长了186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97公斤,总产118万公斤。
1971年,村集体建起了养貂厂,职工20人,收入4万元。1987年以来,村党
支部一班人转变观念,及时更新作物品种,使小麦亩产达到400─500公斤。开发虾池
6.7公顷,开发滩涂80公顷,全村渔船增加到118只,发展起3个养貂大户,常年养水
貂1000只以上。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376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00万元,畜牧业收
入300万元,渔业收入3169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工业收入微薄,仅有8台织布机,从业人员均为家庭妇女
。1976年,村办起了商标厂,职工30多人,常年收入5万元,利税2000元。此后,全
村相继建成了磨坊、油坊、面粉加工厂等个体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30人。村历来木
、瓦匠较多,1983年成立建筑队。
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有从业人员130人,收入35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50
万元,建筑业收入200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成立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先后发展起商店、理
发店、电气焊和机械修理部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人,收入51万元。其中
运输业收入10万元,商饮、服务业收入41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4年成立鲁口小学。1956年成立鲁口完小。1967年,由联办村共同出
资15万元修建新校舍,成立了鲁口联办中学。1978年联中改为三年制,有教职工30多
人,学生500余人。1984年,成立了鲁口学区。1998年,村投资5万元,改造校舍36间
。2000年,投资5万元,建起了微机室。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20人,
村民中获助理会计师职称者1人、助理农艺师3人、会计师1人、医师4人、农技师1人

1994年,鲁口学区被评为海阳县花园式学校。1997年,本村被评为海阳市科普村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0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60公斤,全村收入55万元。
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元,有各种运输车130辆,摩托车120辆,电话680部,彩
电600台,电冰箱118台,洗衣机18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人均居住面积为9平方米。1987年,村统
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1987-2000年,全村统一规划新房区3.8万平方米。2002年,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平方米。
集体福利自1962年始,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待遇。1971年,成立了村合作医
疗站,村民平常用药药费报销50%,农户饲养的毛猪平常用药报销50%。1978年以来
,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1年,投资10万元,全村
用上了电网供电。1982年,购买了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84年始,对烈属、
军属、残废、复员军人实行优抚补助政策。1987年,投资15万元修建了自来水蓄水池
,村民用上了自来水。1992年始,对老党员老干部实行生活补助。1997年,投资7万
元新建起幼儿园。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李明斋由槐家泊村李桂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
本村第一名党员。1945年1月成立党支部,杨淑芹任党支部书记,李文津任组织委员
,李文言任宣传委员。在党支部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进行
了土地改革运动,组织支前队180余人次。抗日战争时期有26人参军,解放战争时期
有79人参军,其中有27人为革命捐躯,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较大
的贡献。1949年10月,全村有25名党员,其中有4名女党员。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
14个,党员119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杨淑芹、李西兴、李振西、李华南、李德
太、李德三、李尚聪、李敏、李炳坤、李存旭。
1987年起,李存旭任党支部书记。1996-1997年,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
海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5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
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
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担任村行政主要负
责人的有李文言、李华南、李炳湖、李德太、李振志、李云梯、李敏、李守、李厚、
李云照、李仁国、李云进、李存旭。2002年4月,李存旭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李仁国
任职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村委主任、先进工作者。
2000年,本村被授予山东省农业普查先进单位称号。
人物

人物简介李文润1924年7月生,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工作,曾任区武委会干事
、县工商局稽征科干事、海关检查站站长、上海海关联络员。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
大学,先后任外贸部科长、副处长、处长、外贸部总务司副书记等职。
李法武曾用名李秉宪。1927年生,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排、连、
营、团、师长。
李洪珍1946年1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65年参加工作,曾任“社教”队
员、教师、药剂师、干事、办公室主任等职,1992年任莱阳中心医院副院长、主管药
师。组织主编了《医院管理艺术与技术》,任大专教材《医院管理学基础》副主编,
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
李存旭1954年生。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1987年任村党支部书记。
任职以来,党支部、村委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模范村、文明村、科普
村;他个人先后获市、县、乡三级10个奖项,1997年被中共烟台市委授予优秀党支部
书记称号。系海阳市第六届政协委员。
李伟1958年生。大专文化,197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南京海军指挥学
院师级干部。
李兵1960年生,1983年参加工作。1987年任江苏电视台记者、编辑。美国华盛顿
华语电视台记者。
李京高1961年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人民解放军,空军39813部
队副师长。
李恒军1961年生,双硕士学位,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党支部副书记。
李力1962年生。1986年任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编辑。1992年,任人民日报驻星
岛特派高级记者,驻美国华盛顿资深记者、总编。
李云来1963年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82年参加人民解放军,任某部队副师
长。
李京崇1963年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82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军校毕业。任
某部队副师长。
烈士名录李洪滨李振洲李见洪
李树满李崇刚李崇德李兆祥李云秀
李正善李洪举李文寿李云全李振中
李崇伦李学茂李存深李孟芳李恒卓
李杰李孟录李学全李学泉李国庆
李庆训李庆良李学江李孟寿

撰稿:李明审稿:李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