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所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71&run=13

概况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为防御倭寇入侵,在近大山处设大山备御千户所,由官
府委派位、宣、张、王、陆、龙、马、佘等八姓千户来此驻守。其后代发展成村,命
村名大山所。后相、李等姓相继迁来定居。明末清初,绕村修筑了高6米、宽4米的围
墙,东、西、南、北各建有城门,分别命名为耀德门、镇定门、靖海门、锁钥门。清
顺治二年(1645年),改千户为千总、百总,后逐渐削减编制,至顺治十一年(1654年
)裁大山所,后不再设防。1940年2月,日军在此设据点。1944年5月解放。
大山所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8′,北纬36°37′。南与鲁
口村毗邻,北与镇政府所在地辛安村接壤,东与台子头村相连,西与埠后村交界。距
市政府驻地25公里。原为大山所乡政府驻地,2000年底随大山所乡撤并,改隶辛安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1090户,2920人。有王、宣、相、李、张、陆、于、韦、赵
、迟、宋、姜、周、盛、刘、崔、包、甄、邵、孙、吴、潘、郑、陈、高、杨等姓,
均为汉族。其中王、宣、相、李、张等5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7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3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2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7%、45%、38%,人均纯收入3308元。
大事记

1943年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一日)晨
盘踞在村内碉堡上的日军无故开枪,打死村民陆华、张维华等3人。
1944年4月23日(农历四月初一日)八路军攻克大山所日、伪军据点,消灭日、伪
军4个小队,本村解放。
1947年开展土改复查、反蒋保田运动,本村130名青年参加解放军。
1955年本村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成立。
1969年村投资1.5万元,在村北沟挖井1口,引水进村。
1974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8人来大山所村插队。
1980年村投资6.21万元,建水泥杆厂。
1981年村投资18.15万元,建粉丝厂。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村投资16万元,建冷藏厂。
1984年村投资4.42万元,建化工厂。
同年村投资63.3万元,建砖瓦厂。
1985年村投资0.67万元,建毛地毯厂。
1987年村投资49.7万元,建碱厂。
同年村投资10万元,建起饭店。
1993年村投资383.2万元,建扇贝养殖场。
同年先后两次在村南沟挖井2口,初步吃上自来水。
1995年村投资16.55万元,建针织厂。
1996-1997年村投资24.6万元,扩建村东、村西的两个水库,库容由原来的0.6万
立方米,增加到1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约100公顷。
1998年村民自筹资金,一次建起蔬菜大棚56个,常年收入56万元。
1999年村投资7万元,在村南沟钻井1口,深80米,村民吃上甘甜的自来水。使“
逢所无水”之说成为故事。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新中国建立初,常年粮食亩产60公斤左右,总产25万公斤左右。1978年
,粮食亩产300公斤,总产96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
产43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13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00公斤,总产128万公斤。
1985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梨、银杏等果树,苹果主要有红
富士、乔纳金、红星等优质品种。1998年建蔬菜大棚56个,年收入56万元。2000年,
全村果园面积达到24公顷,产量30万公斤,收入75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82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98万元,畜牧业收入
185万元,林业收入113万元,渔业收入133万元。
第二产业1926年,宣洪斌设立永聚成烧锅、酒馆,资本黄米300斤,从业人员4人
。另有生产小幅棉布、结渔网、晒盐等手工业,从业人员200人。建国后,办起豆腐
坊、染坊、粉坊、油坊,都规模不大,收入微薄。1966年,村集体建面粉加工厂,职
工3人。1980年,村集体建水泥杆厂,职工43人。1981年,村集体建粉丝厂,职工84
人。1983年,村集体建冷藏厂,职工15人。1984年,村集体建化工厂,职工18人;建
砖瓦厂,职工110人;将盐场改造成虾池48公顷,最高年份收入110万元。1985年,村
集体建毛地毯厂,职工30人。1987年,村集体建碱厂,职工82人。1993年,村集体建
扇贝养殖场,职工150人。1995年,村集体建针织厂,职工30人。
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得到发展。1986年开始,村民自筹资金,相继建成了
挂面厂、油坊、农具、渔具修配厂、石子加工场、针织厂、建筑组等。1999年,宣仁
全、李瑞清、宣平又各建服装厂。
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00多人,收入2026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1
98万元,建筑业收入828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支持和带领
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发店7个、照相馆1个、商店21个、饭店3个、
家具店3个、油坊3个、电气焊修理部5家、食品店1个、液化气站3个,熟食铺5家。2
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0余人,收入2098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368万元,商饮
业收入688万元,服务业收入667万元,其它收入37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8年成立大山所小学。1952年成立大山所完小,教室、办公室设在各
姓的祠堂里。1962年,村集体投资在村西北建小学校舍21间。1970年,村又投资建小
学校舍20间。1984年,大山所完小改成大山所乡中心小学,占地0.5公顷,房屋44间
,教师20人,学生360人。1970年,5个村共同出资2.9万元,在村西北建大山所联中
,教师15人,学生300人。1987年,大山所乡21个自然村集资,在村南建成大山所初
级中学,教师90余人,学生1200多人。1996年1月16日,一所由村投资、村民捐资50
万元,拥有校舍66间、操场1个、教学设施配套的大山所乡中心小学在村南落成。19
97年,大山所乡中心小学被评为烟台市规范化学校,多次被县市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
位。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3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粮
食260公斤,全村收入24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达30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24
6辆,摩托车130辆,电话520部,彩电670台,电冰箱260台,洗衣机11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
积不足6平方米。1974年,大队统一规划村庄建设,街道纵横有序,房屋整齐。1985
年以来,村统一规划楼区,建起二层小楼30余幢。村内东西、南北主街道,夜晚路灯
常明,路面安排专人清扫,保持常年清洁。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21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0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不断提高。1971年,
村合作医疗站建立,村民平常用药药费报销50%,病重住院费报销100%。1973年,
本村自行发电照明。1981年,村投资24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3年,购买1
6mm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96年,村投资、村民集资11万元,安装上闭路电视
。1997年,村投资9.3万元,建大山所乡中心幼儿园,1999年被烟台市教育委员会评
为烟台市一类幼儿园。2000年,全村一次装上程控电话500部。
1969年,村投资1.5万元,在村北沟挖自来水井1口,引水进村。1993年,再次在
村南沟挖井1口,村民初步吃上自来水。1999年,村投资7万元,在村南沟钻深达80米
的吃水井,村民吃上甘甜的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4年,宣德松等7人在大山所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
第一批党员。同年成立党支部,宣德松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了反奸
、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20余人,随军参加了淮海战役,张仁松、王光春立
特等功;相福武、相明山立一等功。1949年,村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4名。2
002年,全村有党小组19个,党员130名。曾有宣德松、张明镜、相殿烈、张义远、李
法连、相元开、王振香、宣振远任党支部书记。自王振香任职以来,村党支部13次被
中共烟台市委、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4年设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大
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
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自成立村政府以来,曾
有王清科、张菊英、李法道、张明镜、相元国、李法连、张仁芹、相殿成、宣振远担
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1999年,相殿成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主任。2002年4月,宣振
远当选为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刘长秋1925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分局局长、公安部刑侦理事会理事、北京大学法律系客座教授。
1996年,为建大山所乡中心小学,捐款1万元。
宣桂香女,1938年6月生,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分配在水
电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工作。1973年,在地质部探矿工程研究所从事钻井液研究,参
加“西藏羊八井地热钻井与成井工艺”项目研究,1985年获得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
等奖。1983年在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参加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的创建工作,承担《
地质学汉语叙词表》(试用本)几个类目的编写,1987年获得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
奖。1985年担任该数据库总审。1993年主持“地质学汉语叙词表及计算机词表处理系
统”课题,主编了《地质学汉语叙词表》(第二版);与他人合作修订了《中国地质文
献数据库标引手册》,1997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张义先194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政工师。196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先后任报道
员、干事、团委书记、教导员等职。1985年起,先后任淄博市计划委办公室副主任,
市工程投资公司副经理、政工师,市化工学校党委副书记等职。受部队嘉奖5次,多
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党员。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80多篇,散文《童心》获全国
建设银行“双庆”征文三等奖。其书法作品曾获“飞马杯”全国硬笔书法大奖赛优秀
奖、济南军区隶书比赛一等奖。
相德起1950年生,中共党员。1965年初中毕业后参加人民解放军,济南航空学院
毕业后分配到北空部队。被授予大校军衔。
相惠德1960年1月生,特一级厨师。1979年于烟台技校毕业,分配在芝罘商业宾
馆工作。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专业。1992年,任芝罘商业宾馆厨师长。
烈士名录韦志芳韦玉王光孝
张会忠宣振洪宣德春李甫义张维璞
李焕春赵希谦张福起相元春王国东
李法和周炳谦李法山相元俊宣振山
宣振安相京斋李桂芝相元洲相元太
盛树义张维卿王光清王汝瑞李法阳
李炳南李涣照张维集宣振初宣正云
宣振家宣文开宣进林宣希言李桂甫
张维贵张仁法王光新

撰稿:相明勋审稿:宣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