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哲阳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7&run=13

概况
清康熙元年(1662年),袁、修两姓来此定居。康熙五年(1666年),高宁同从山西
省太谷县迁此。后有倪、臧、李、任姓等相继迁来安家。村内有柘水河;河东岸有隋
、修、张姓定居。因村建在河北岸柘树岚前,依山南水北为阳之说,故命村名柘阳。
清乾隆二年(1737年),取“贤哲阳生”之兆,改称哲阳村。1961年,以河为界分成两
个行政村,本村居河东,遂命名为东哲阳村。
东哲阳村位于海阳市城区东部,地处东经121°10′,北纬36°47′。东邻
方圆集团总公司,西与西哲阳村相连,南至海政路,北至海河路。距市政府驻地1.5
公里,隶属方圆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有小麦、玉米、花生等。
2002年,全村254户,676人,有张、丁、修、隋、迟、孙、倪、刘等姓,均
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张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万元。2000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81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0%、
12%、48%,人均纯收入3400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2万元,第一、二、三产
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10.5%、63.4%、26.1%,人均纯收入3710元。

大事记

1941年5月3日(农历四月初八日)日军入侵东西哲阳村,强奸妇女多名;在它山泊
村南打死本村民兵队长高春洋。
1942年6月6日八路军进驻,哲阳村从此得到解放。
1948年东、西哲阳村合并成为一个村,并成立一个合作社(村社)。
1961年经上级政府批准,哲阳村分为东、西哲阳两个行政村,本村为东哲阳村。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0年,全村土地52公顷,粮食亩产200公斤,总产1.56万公斤。1978
年,粮食亩产320公斤,总产2.496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粮食亩产450公斤,比1978年增长130公斤。随着城区建设增多,土地减少,始向高效
优质农业发展。2000年,每个大棚村补贴3000元,建蔬菜大棚9个,总收入7万元。2
001年,村民建养鸡大棚3个,养猪大棚2个,总收入4万元。2002年,粮食亩产333公
斤,总产2.5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89.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78.5万元,牧业收入5.
5万元,其它收入2万元。
第二产业1915年,本村有修新斋经营的德和烧锅、酒馆,从业人员11人,资本2
000银元,1942年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本村工业主要有草制品提篮加
工、绣花等,从业人员70多人,收入仅够自给。1993年,村成立建筑队,从事土地开
发。后又投资80万元,成立东关工程建筑公司,从业人员60人,常年收入420万元,
利税20万元。1994年,方圆集团占用本村土地13.3公顷,村民18-25周岁者,经考试
合格,到方圆集团公司上班,每人常年收入1万元左右。2000年,村投资20万元,加
工搅拌机筒。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40人,收入54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80万元
,建筑业收入460万元。
第三产业1950年,本村办起豆腐坊、粉坊、油坊、鞋铺及编席业,规模不大,收
入微簿。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电气焊加工
部、商店、饭店和个体运输户等。200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82人,收入96万元
。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人,收入222.5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9.5万元,服务
业收入73万元,商饮业收入14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2年,成立东哲阳小学,学生23人。1996年,经市教委、方圆集团及
东哲阳村三方协商,由本村出土地1.33公顷,建起方圆学校,本村学生从学前班至初
中班,免费到方圆学校读书。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2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人均存款25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2
0辆,摩托车80辆,电话150部,彩电220台,电冰箱60台,洗衣机10台。
村庄建设1995年,投资20万元,修长250米、宽10米通往城区的大道。2000年,
投资15万元,建办公楼1座。2001年,投资150万元,建商业网点房。2002年,人均住
房面积3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80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
2年投资6万元,建大口井1座,扩大灌溉面积13.3公顷。1984年,投资8万元,全村用
上电网供电。2000年,投资10万元,安装有线电视;投资15万元,建起5个眼的梅花
井,供村民生活用水。2001年起,因村民口粮田减少,村为每个村民发放250元,购
买面粉。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底,东、西哲阳村发展中共党员8名。1943年1月成立党
支部,臧京武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两个互助组。先后开展反奸、反
特、反地主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30多人,随军参加万第战斗;16人支前到浙江杭州
。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本村有党员22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38名。
1961年,东哲阳村经上级政府批准成立党支部,修方明任党支部书记。此后,曾
任党支部书记的有隋长春、丁勤德、张培宗、隋长胜、张培孝、丁唐仁、张培洲、修
兆庆。2000年6月起,张培洲复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6月,村设村公所。同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
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
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1950年起,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丁世德、修方明、张
培宗、隋长春、丁堂仁、丁勤德、隋长胜、张培德、张培洲、丁义德。

人物

人物简介张培杰1929年5月生,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排长,宣传干事,营长,空军四航校政治部科长,团政治委员,七航校后勤部副
政委,民航局一0三厂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江西省民航局党委书记等职。
隋长清1942年8月生,1960年8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68年3月复员后,先后任芝
罘区西大街派出所副所长、所长,芝罘区公安分局刑警队副队长、教导员,烟台市刑
侦处副政委、处长等职。1983年6月15日在抓捕特大持枪抢劫犯罪分子的行动中,因
成绩突出,被山东省公安厅记二等功。
烈士名录修芳香修宗礼修宗儒

撰稿:修兆海审稿:张培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