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茂梓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57&run=13

概况

明洪武元年(1368年),刘姓由“小云南”迁来,定居在今村址东北部半公里处的
宅夼(地名),命村名上疃。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移居今址。因当时村西寺庙内
有茂盛的梓树,村居梓树之东,故命名东茂梓村。后有章、王、祝、韩、徐、任、程
、邵、孙等姓来此定居。
1956年,东茂梓村一分为二,北部称北茂梓村,南部称南茂梓村。
北茂梓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1°00′,北纬36°42′。东邻靠
山村,西距茂梓集村半公里,南与南茂梓村接壤,北与邵伯村相连。隶属辛安镇,距
市政府驻地18公里,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地瓜、花生、水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254户,735人,有刘、王、赵、徐、韩、孙、邵等7姓,均为
汉族,其中刘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9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4%、
24%、12%,人均纯收入3257元。
大事记

1942年8月本村解放。
1954年3月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6年东茂梓村分为南、北茂梓两个行政村。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10月村集体出资3.2万元,补助160户购买电视机。
1994年发展果园10公顷。
1998年修塘坝1座,库容6500立方米。
1999年建蔬菜大棚60个。
2000年修塘坝2座,总库容1800立方米。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建国初期,常年粮食亩产150公斤左右。1978年,粮食亩产200公斤,总
产21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40公斤,比1978年增加了
14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36公斤,总产37万公斤。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
众栽植苹果,品种有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等。2000年,全村果园面积10公顷,产
量8万公斤,收入4.8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36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94万元,畜牧业收入
153万元,其它收入17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手工业有纺花、织布、弹花、织花边、做鞋等,从业人员
35人;另有翻砂作坊、漆铺、银匠铺、红炉等,从业人员40余人,收入仅够自给。
1960年后,建起翻砂厂、磨坊等。1970年后有了刺绣、勾花等手工业加工,
并建起了油坊,从业人员45人。200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26人。
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40人,收入127万元。其中工业收入91万元
,建筑业收入36万元。
第三产业1944年,村成立合作社(村社)。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
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商店、机械修理部及运输业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80人,收入48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32万元,商饮、服务业收入16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东茂梓小学,教师1名,学生50人。1949年,教师2人,学
生76人。1960年,教师4人,学生94人。同年南北茂梓学校分开,北茂梓学校1处,教
师1人,学生40人。1995年,本村学校取消,合并到南茂梓小学。至2002年,由原籍
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90公斤左右。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9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20公斤,全村收入17万元。
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元,有汽车2辆,拖拉机8辆,手扶拖拉机65台,摩托车5
7辆,电话81部,彩电180台,三轮车7辆,电冰箱9台,洗衣机2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村民居住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
6平方米。1984年,村统一规划街道,建房8000平方米。1996年,规划新房区2000平
方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1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本年
,全村购电视机160台,每台集体补助200元。1984年3月,集体投资3万元,全村用上
了电网供电。1995年1月,安装了闭路电视。同年12月,安装了自来水。2000年,安
装上程控电话。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4年,刘永家等3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党小组,刘永
家任组长。在党小组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
组织支前队13人,随军参加讨伐赵保原战斗。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
9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29人。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刘玉云、刘克璞
、刘克作、孙高、刘典荣、刘克范、刘奎高。1993年3月起,刘德强任党支部书记。
刘德强任职以来,村党支部三次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
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
。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刘江云、刘克恒、孙高、刘克佐、刘克步、刘殿荣、刘
奎高、刘德强、徐希奎、刘奎高。2002年4月,刘奎高当选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刘子圣1928年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革命,曾任科长、
县长、副厅长等职。
烈士名录刘克文刘宏云刘克恩
刘克家刘克庄刘奎杰刘克法刘德茂
刘行云刘宗策刘克学

撰稿:刘奎浦刘克太

审稿:刘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