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42&run=13

党委书记纪刚
党委副书记于福元宋协荣吕平杰
王成立
纪委书记王成立(兼)
党委委员刘贤春李超民丁桂田
林永东
政府镇长于福元
副镇长隋尧玉(女)孙俊娥(女)
杨志方郭玉生孙德安
人大主席徐世兰

概况

沿革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县之初,本地属海阳县行村乡辛安社。1942年2月
,为海阳县十一区。1945年8月,十一区改称大山区。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时
称大山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辛安公社,驻地辛安村。1984年撤销辛安公社,分设辛
安乡和大山所乡。辛安乡辖28个行政村,大山所乡辖21个行政村。1994年12月,辛安
乡撤乡建镇。2000年底,大山所乡并入辛安镇,时辖49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辛安镇位于海阳市西南部,镇政府驻地地处东经120°59′,北纬36°
39′,北倚盆子山、黄山、寨山山脉,南濒黄海,东靠大阎家镇,西接行村镇。
自然状况境内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四季分明,
寒暑明显。降雨集中在七八月份,平均年降水量780毫米。地势北高南低,赵家河、
瓦罐河、谢家河,自北向南流入黄海。域内多丘陵,南部有大山、虎脚山,海拔较高
。全镇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7.25公里。2002年,全镇18040户,51180人
,居民主要为汉族。农村经济总收入10259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为50%、44%、6%,人均纯收入3300元。
本镇与青岛、威海、烟台三座对外开放城市距离基本相等,乳即一级公路、
育行公路横穿全境,岚丁公路由北向南延伸至海,交通便利。境内气候适宜苹果、桃
子、梨等温带水果的生长,海洋资源丰富,浅海海域适宜贝类的生长。

大事记

1932年10月槐家泊村李桂岩,在新庄头小学经张静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系全
镇最早的党员。同年,李桂岩介绍李仙洲、李志美、李长春等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
,成立了槐家泊村党支部,是本镇第一个党支部。
1934年8月10日在刘仲益、李桂岩的领导下,由王希端作向导,攻打了臧家庄西
南黑石嘴盐务局,缴获长枪12支,银元100余枚。
1935年槐家泊村李志香、李志通,瓦罐窑村的王建全等人集合在槐家泊村,由宋
立浩带领,夜间途经石兰沟去院里,参加了“一一·四”暴动。
1943年1月海阳十一区政府在茂梓集村枪决汉奸赵鲁田。
1944年10月中共海阳十一区委在赵家村召开万人反奸诉苦大会,拉开了全区反恶
霸斗争的序幕。
1945年2月日军1只汽艇在鲁口村南海滩搁浅,被本区民兵缴获,俘日军5名。
1946年4月在本区公审国民党第二十六旅二团团长梁吉德,并在赵家村南河对其
枪决。
1947年1月全区开展反蒋保田大参军运动。各村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
1948年全区各村征集民工700余人,支援淮海战役,立功者116名。
1949年7月发生海啸,全区被冲倒的房屋61间,淹没粮田67公顷,臧家庄(今向阳
村)淹死3人。
1959年11月兴建全公社最大的水库──木桥水库。
1964年11月全公社开展“四清”运动。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刘秉琳率工作队进驻
瓦罐窑村。
1966年8月在海阳十中召开万人大会,在辛安公社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运动。
1978年1月21日中共海阳县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本
公社艰苦奋斗的党支部书记徐启顺学习。
1983年2月全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4月辛安公社分为辛安、大山所两个乡。辛安乡辖28个村,大山所乡辖21
个村。
1988年5月全县第一台1065大型联合收割机在谢家村启用。
1992年4月14日卓格农工商公司与香港海帝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烟台卓格海帝食
品有限公司,总投资420万元。
1994年12月辛安撤乡建镇。
1998年12月本镇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
2000年镇政府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模范镇政府称号。
2001年12月本镇代表海阳市接受省“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督查,并得到充分肯定

同年中共辛安镇党委书记佟向前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授予国防教育先
进个人称号。
2002年7月中共辛安镇党委被烟台市委评为全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
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同年10月辛安镇被烟台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6月本镇被中共烟台市委评为烟台市党建工作先进乡镇。
2004年1月本镇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建国初期,粮食亩产60公斤左右。1952年,粮食亩产增到100公斤。19
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粮食亩产400公斤以上。20
02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2048.2万公斤,油料总产量540.2万公斤。20世纪末,全镇
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了温室大棚蔬菜、水果、植桑养蚕和畜牧养殖。2
002年,全镇有优质果园200公顷,蔬菜、水果温室大棚200公顷,桑园133公顷,生猪
存栏量10000头,水貂、长毛兔存养量10万只,白羽王鸽8000对,草莓年产量达400万
公斤。
境内渔业发达。2002年,已开发浅海精养面积533公顷,滩涂精养面积667公
顷。虾池精养面积333公顷;有大马力渔船30对,建成3座渔港码头;年产各种鱼类6
000万公斤,黄蛤、杂色蛤等贝类2000万公斤,对虾、蟹类1330万公斤。全镇第一产
业总收入5152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9309万元,渔业收入26021万元,畜牧业收入57
04万元,林业收入491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初期,全镇仅有少数个体手工业。主要有纺线、织布、翻砂、粉坊
、油坊等。1958年以来,公社成立了木器厂、铁业社、砖瓦厂、农具厂。1981年以来
,相继建起了皮鞋厂、绣花厂、草制艺品厂、地毯厂、针织厂等企业。1997年乡镇企
业改制,企业由乡镇集体改制为个体私营,针织加工业成为发展重点。2001年,全镇
有针织企业40多家,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年产内衣2000万件,印染织布1.5亿米,
并注册了“申士”、“新雨”、“天晓”等16个针织内衣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
欧、美、日、韩、东南亚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99年,本镇被烟台市人民政
府评为“个体私营经济十大产业镇”之一。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990人,收入
6.7亿元,占全镇总收入的70.5%。其中,工业收入39619万元,建筑业收入5529万元

第三产业建国前,本镇集市有大山所、茂梓集、辛安、瓦罐窑等4处,经商者多
为小货郎担、小商小贩。建国后,成立了9处供销合作社代销店。1982年,有集体商
店13个、饭店2个。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2年,全镇有集市6处,工商
个体户536家。其中商店345家,饭店32家,规模较大的供销商场1个,自选商场1个,
批发部3个。并建成镇驻地商业一条街。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24人,总收入5922万元
。其中运输业收入1931万元,商饮业收入2201万元,服务业收入1790万元。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本镇即有茂梓集集市。光绪七年(1881年),又
增设大山所集市。2002年,全镇有集市6处,上市摊位2270个,上市人数3.5万人,年
成交额3150万元。
2002年辛安镇集市简况表

┌───┬─┬──┬───┬───┬──┐
│市场 │集│上市│年成 │上市 │设立│
│名称 │期│摊位│交额 │人数 │时间│
│ │ │(个)│(万元)│(万人)│ │
├───┼─┼──┼───┼───┼──┤
│辛安 │三│450 │800 │0.8 │1930│
│市场 │八│ │ │ │ │
├───┼─┼──┼───┼───┼──┤
│瓦罐窑│五│320 │350 │0.5 │1908│
│市场 │十│ │ │ │ │
├───┼─┼──┼───┼───┼──┤
│茂梓集│四│280 │260 │0.3 │清初│
│市场 │九│ │ │ │ │
├───┼─┼──┼───┼───┼──┤
│赵家 │五│340 │380 │0.5 │1991│
│市场 │十│ │ │ │ │
└───┴─┴──┴───┴───┴──┘
┌──┬─┬──┬──┬──┬──┐
│谢家│四│320 │300 │0.5 │1998│
│市场│九│ │ │ │ │
├──┼─┼──┼──┼──┼──┤
│大山│一│560 │1060│0.9 │1881│
│市场│六│ │ │ │ │
└──┴─┴──┴──┴──┴──┘

特色产业本镇一直享有“胶东针织出口加工第一镇”之美誉,拥有2平方公里的三星
级针织工业园区(后改称工业组团,下同)。园区内有50余家针织企业,固定资产1亿
元,生产“申士”、“新雨”、“天晓”等18个品牌针织内衣240多个花色品种,常
年产量5000多万件。并且为国内外诸多名牌如“华伦·天奴”、“恒源祥”、“华金
”等产品的加工基地。产品远销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
区,外销比例为95%以上。
境内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有2000公顷浅海,1000公顷滩涂、1000公顷虾池。
已注册的“安香”牌无公害草莓,常年产量400万公斤,畅销全国各大中城
市。并与以色列专家合作,建立了草莓新品种科技示范园。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建国前,全镇有1处完小、37处私塾。建国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至
1978年,全镇有小学41处、中学8处、高中1处。2001年,全镇有小学26处、初中2处
,教师422名,在校学生6599名。镇政府一贯重视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教育投资,改
善教学环境。全镇28处学校都被县市评为花园式学校,7次被烟台市、海阳市评为尊
师重教先进单位。2002年,辛安初中的高中入学率,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自建国至
2002年,全镇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130人。
本镇是海阳西部文化生活活跃之地。传统京剧分布在瓦罐窑、向阳、南丁、
茂梓集、辛安、前黄塘、鲁口、大山所等村。秧歌村村都有,每年春节期间,各村秧
歌都来镇汇演。
辛安镇农民书社藏书8万册,定期开放,供农民借阅。各村也建有自己的图
书馆,谢家村图书馆藏书量列全市农村图书馆之首。
医疗卫生1971年,全公社村村成立了合作医疗站,继之,成立社队两级合作医疗
。1992年,扩建辛安中心医院。2002年,医院有医务人员41人,设外科、内科、小儿
科、妇产科、牙科、放射科、化验室、心电图室等科室,有床位45张。1995年始,医
院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聘请高学历的医护人员,成为一所医疗水平较高的乡镇
医院。1998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称号。20世纪末以来,村村都有卫生
所,方便了群众就医取药,全镇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人民生活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大
幅度提高。2002年,全镇人均纯收入3300元,人均存款3090元,自来水普及率为96%
。生活用煤气普及率为96%,电视入户率为100%,电话装机数量8540部,人均住房
面积23平方米。
镇村建设1996年,镇政府投资86万元,硬化了镇驻地辛政街1.8万平方米。2001
年,对辛政街进行了进一步规划建设,按照“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的要求,拆
除沿街的老屋旧房,新建1000余间商业楼,着力营建高质量的商业一条街;投资100
万元,改建镇政府办公大楼,树立了崭新的机关形象。
1987年开始,对农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全镇修建连村路150公里,各村新
建住房,整齐划一,主要街道都铺上沙,下雨不泥泞。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2年10月,槐家泊村李桂岩在辛庄头小学,经张静源介绍加
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镇最早的党员。同年12月,槐家泊村党员李桂岩、李长春、李
仙洲、李志美创建了全镇第一个党支部。1942年2月,全县设立12个区委,辛安为中
共十一区委,驻地赵家村,书记先后为吕文腾、孙建、吕功臣。1945年1月,建立中
共大山区委员会,先后有吕功臣、冷作述、徐冰臣任区委书记。区委驻地赵家村。建
国后,1950年2月,中共大山区委改为中共海阳县第九区委员会,驻地赵家村,1955
年,迁至辛安村。先后有于兆良、高延吉、王芳美任区委书记。1955年9月,中共海
阳县九区委员会改称中共大山区委员会,驻地辛安村,书记先后有王芳美、高延吉、
薛本亭。1956年10月,分设四个乡委:中共大山乡委员会,驻地大山所村,书记先后
为为高春旭、王萌生、张俊兴;中共赵家乡委员会,驻地赵家村,书记先后为姜奎林
、郝占法、鲁宝阳;中共瓦罐乡委员会,驻地瓦罐窑村,书记姜文林;中共鲁口乡委
员会,驻地鲁口村,书记先后为于绍卿、王克华。1958年9月,撤销四个乡委,改设
两个公社委员会:中共赵家公社委员会,驻地赵家村。同年11月底,中共赵家公社党
委改为中共赵家乡委员会,书记孙乐平,1959年4月撤销;中共大山公社委员会,驻
地大山所村。同年11月底,改为中共大山乡委员会。1959年4月复改为中共大山公社
委员会,驻地辛安村,书记先后为姜世杰、孙乐平、张振满。
1966年5月,中共大山公社委员会,改为中共大山区委员会,驻地辛安村,
书记张振满。
1969年10月,成立辛安公社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驻地辛安村,组
长先后有张振满、孙香圃。
1971年3月,建立中共辛安公社委员会,驻地辛安村,党委书记先后有骆本
家、宫业禄、张泽琪、王延堂、王培山。
1984年4月,中共辛安公社委员会改为中共辛安乡委员会,驻地辛安村,书
记先后有李太君、戴振杰、臧奎欣。新设中共大山所乡委员会,驻地大山所村。先后
任党委书记的有李云洪、王文波、张洪浦、刘忠尧、佟向前。
1996年4月,成立中共辛安镇委员会,驻地辛安村,书记先后有臧奎欣、孙
纯杰、佟向前、纪刚。
2000年底,中共大山乡委撤销,并入中共辛安镇委。
2001年,中共辛安镇委辖党总支3个,党支部72个,党员2821名。
本镇党委连续多年被中共海阳市委授予“六好乡镇党委”称号。1999年12月
,本镇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山东省文明办授予“民兵带头参
加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称号。2001年,本镇被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政府授予
“文明小城镇”称号;被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政府、烟台警备区授予“民兵预备役
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2月,设立海阳县第十一区区公所,驻地赵家村,区长
盖寿山、王贤义。
1945年8月,成立大山区公所,驻地大山所村,区长先后为王贤义、纪上林
、徐希贞、姜明顺、马勋、刘安、于芳礼、于吉和。
1950年2月,改为海阳县第九区区公所,驻地大山所村,区长于吉和、陶喜
俊、修仁志、高春旭。
1955年9月,复称大山区区公所。1956年2月,改为大山区人民委员会,区长
高春旭。
1956年10月撤区,分设四个乡人委:大山乡人民委员会,驻地大山所村,乡
长鞠树人;赵家乡人民委员会,驻地赵家村,乡长李保存、徐先通;瓦罐乡人民委员
会,驻地瓦罐窑村,乡长张鹏云;鲁口乡人民委员会,驻地鲁口村,乡长鞠树人。1
958年9月,撤销四个乡人委,改设两个公社管委会:赵家人民公社管委会,同年11月
改为赵家乡人委,驻地赵家村。1959年4月撤销,并入大山公社管委会,社长张鹏云
;大山人民公社管委会,同年11月改为大山乡人委。1959年4月,复称大山公社管委
。社(乡)长先后为高春旭、鞠树人、宣德松、汪熙玉、栾晋格。
1965年8月撤公社管委,设大山区公所,驻地辛安村,区长袁宗珉。
1968年3月,成立辛安公社革命委员会,驻地辛安村。主任先后为袁宗珉、
张振满、孙香圃、宫业禄、王延堂。
1980年12月,复称辛安公社管理委员会,驻地辛安村。主任先后为王延堂、
王吉琛、李太君。
1984年,始称辛安乡人民政府,驻地辛安村,乡长先后为徐希旺、夏红旗、
邢金忠、胡法、车承山、杨洪旭。
1984年4月,设大山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大山所村,乡长先后为吕天才、张
洪浦、韩胜利、佟向前、李恩清。2000年底并入辛安镇人民政府。
1994年12月,撤乡建镇。设辛安镇人民政府,驻地辛安村,镇长先后为杨洪
旭、孙纯杰、孙兆玉、张克强、纪刚、于福元。
同年10月,被烟台市人民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98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授予模范镇人民政府和文明乡镇称号;被山东省
人民政府授予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
1999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评为个体私营经济十大产业镇之一。
2001年,被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小城镇称号;被烟台市
人民政府授予烟台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集体称号;被中共海阳市委、市政府授予
海阳市经济发展示范镇称号。镇政府辖49个行政村。

名胜古迹

大山备御所位于大山所村。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设置。
洪海院位于大山所乡辛庄东南0.5公里处。昔时,庙宇宏伟,香火极盛。寺前荷
塘,为一美景。抗日战争期间,庙祝了俗(俗名张志鹏,中共党员)以供神为名,秘密
进行革命活动。1941年被秦毓堂部察觉,剿袭寺院,逮捕了俗。敌人施尽酷刑,张志
鹏坚贞不屈,从容就义。院址今已无存。

撰稿:陈香村马志义邵玉臣

审稿: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