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山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34&run=13

概况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李姓、江姓先后来此定居并共同建村。因村处老古
山脚下,故命名老古山村。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李姓搬到下碾头村居住,江
姓搬至台上村居住,江姓女婿田某,仍居此村。清末,先后有王、辛、刘、孙、史等
姓自外地迁入。
老古山村位于小纪镇东部,地处东经121°01′,北纬36°49′。距镇政府
驻地8公里,东与半社乡村交界,西与东苇园头村山泊相连,南与南台村相接,北与
西宅子头村接壤,隶属小纪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4公顷,90%以上是山地,土
质瘠薄,适宜种植花生、薯类、大豆、苹果等农作物,只有很少的村边地土质较好,
可种小麦、玉米。
2002年,全村99户,259人,有田、王、辛、刘、孙、史等姓,均为汉族,
其中田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3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5万元。2
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55%、12%、33%,人均纯收入2949元。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81年修建村西桥及挖大口井一眼。
1983年村民用上了电网供电,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1年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2000年总投资36万元,修建村前大口井,加固了护村堰,整修了街道、环山路。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0公斤。1983年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408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67公斤,总产12万公
斤。1978年以来,全村发展果树4公顷,植桑1.7公顷,其它经济作物15.3公顷。200
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20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80万元,畜牧收入120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村内第二、三产业寥寥,收入微薄。建国后,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村内相继发展起商饮业、运输业、服务业,妇女主要从事勾花,剩余劳力
外出打工。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00多人,收入180万元,其中工业、建筑
业收入50万元,商饮业收入70万元,运输、服务业收入6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到2002年,全村青壮年扫除了文盲,儿童入园入学率达到100%,由原籍
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者1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居住以草房为主,人均不足5平方米,人均粮食不足100公
斤。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投资1.3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1991年投资1.5万元,全村吃上了自来水。1985年开始,全村统一规划街道、建房。
到2002年,人均存款20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25辆,摩托车15辆,电话37部,电视
机70台,电冰箱8台,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王京文、田世灵经王克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
本村最早的党员。1948年成立党支部。党支部带领群众拥军支前,组织民兵参军参战
。曾有王京祥、王风臣、田世山、王仁礼、田世民、田礼、田伟、孙桂春、田树亮担
任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2个,党员20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8年设立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委会。1968年,改称
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有王
京祥、王风臣、田世山、田树仁、王仁礼、田礼、田树光、田武担任村主要行政负责
人。1999年,田树光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6月,田武当选村委主任。

人物

烈士名录田树江田世玉孙宝珠
辛德学辛德义孙宝珍田世庆田世邦
田世臣

撰稿:辛俊利审稿:田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