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埠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30&run=13

概况

明初,于姓来此建村定居,以姓命名于园头村,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村
毁于战乱。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有张姓来此定居建村。因地处两山之间,南
高北低,命名南埠村。另一说,因建村于瓦塘埠之南,得名南埠村。后有徐、孙、王
、于、李等姓自外地来此定居。自然村于园头隶属于本村。
南埠村位于海阳市西部,地处东经121°00′,北纬36°48′。东与西花崖
村为邻,西与东梨园村山泊相连,南与北索格庄接壤,北与西苇园头村隔河相望。距
市政府驻地20公里,隶属小纪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芋头、蔬菜等。
2002年,全村255户,690人,有孙、徐、王、于、李等5姓,均为汉族,其
中孙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6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
6%、8%、26%,人均纯收入3227元。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2年春日军飞机轰炸本村,炸毁房屋6间,炸死炸伤耕牛2头。
1945年4月本月起,日军在本村南山顶上修筑工事,盘踞了105天。
同年8月八路军某部一个连进驻。军民紧密配合,一举歼灭了盘踞在本村南山上
的敌人。战斗中,5名八路军官兵英勇牺牲,其中有1名连长,1名排长,本村民兵孙
衍花,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
1955年本村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4年集体投资2万元,疏通了村西河道,扩大耕地面积2.7公顷。
1982年秋集体投资4万元,修建了1座大口井,灌溉面积16.7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50公斤,总产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00公斤,
总产48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50公斤,比1978
年增长了5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67公斤,总产28万公斤。1978年以来,村党支
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品种有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等;栽植干杂果板栗、柿子、
李子等26.7公顷,植桑13.3公顷,建养蚕大棚15个,建养鸡棚15个。2002年,全村第
一产业总收入49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10万元,林业收入21万元,畜牧业收入262万
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主要为染坊、油坊、粉坊及弹棉花等,从
业人员20多人,收入仅供自给。1965年,村集体建面粉厂,职工2人。1968年,村集
体成立染坊、红炉。1975年集体成立机械队,购买拖拉机2台,140坐机1台,脱谷机
4台,职工20人。
1996年,成立私营地毯加工点1个、毛衣加工点1个。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
从业人员30人,收入56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发店
、商店和运输业、服务业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5人,收入199万元,其中
商饮业收入157万元,运输业及服务业收入4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0年,成立南埠小学。1997年,村小学合并到西苇园小学。自建国至
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24人。
南埠村的大秧歌,远近闻名,每年春节期间,均到市里宣传演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度日。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粮
食250公斤,全村收入8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8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56辆,
摩托车43辆,电话140部,电视机240台,电冰箱35台,洗衣机11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的村庄,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
平方米。1962年,村统一规划房区、街道。1999年,集体投资20万元,修建街道5条
,长达1500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6年,村合作医疗站成立,村民平常用药,药费报销30%,病重住院
费报销30%。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
80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7年,村集体投资,办起了老年活动室、党建电教室
,丰富了文化知识,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水平。1998年,村民徐振辉投资10万余元,修
建了1座蓄水池,全村用上了自来水。2001年,建起了南埠村集贸市场,活跃了农村
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12月,村成立党支部,孙衍岐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
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了支前队30多人,随军参加了讨
伐赵保原战斗。1945年8月,组织民兵配合主力部队,歼灭了盘踞在南山长达105天的
日军。
自成立党组织以来,先后有孙衍岐、徐凤起、王全增、徐连全、李元忠、于
桂贤、孙衍松、徐京学、徐振和、孙忠宝、王志成、孙世令、孙衍举、徐京希、徐振
辉任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43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
管委会。1968年6月,大队管委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先后
有王全增、王永昌、孙忠民、孙衍竹、孙衍松、孙忠发、徐振江、徐伦全、孙衍明、
徐希东、孙忠远、徐京溪、孙衍武、孙忠清担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

人物

人物简介孙衍康(1921-1947)又名孙永安。1941年去胶东抗大学习。1942年后,
曾任排长、连长、营长、团政委等职。1947年8月,在东北摩天岭战斗中牺牲。
王全云1929年10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1944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卫生员、护
士、护士长、军医。1961年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先后任海军卫生部助理员、门诊部
副主任,总院医务部主任、后勤研究室研究员等职。曾5次立功受奖,并获模范工作
者称号。
孙式祥1945年参加革命。曾任营指导员、团政委、师政委。1984年转入内蒙古呼
和浩特市,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超1945年参加革命。曾任海阳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等职。1974年
调莱阳绢纺厂,任厂长、党委书记。副厅级待遇。
孙中来1939年6月生,中共党员。1958年参加工作,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锻工
车间技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绩,先后获省、铁道部及全国劳动模范
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青岛市、山东省及铁道部优秀党员。
王志春1941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5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班长、司务长、
书记等职,1965年转胜利油田,先后任副指导员、组织干事、副教导员。1974年调辽
河油田钻井一公司任大队长、副经理、工程师。曾立三等功1次。所编《用系统工程
的基本原理对企业实行系统管理》,获辽宁省现代化管理成果奖;《安全质量管理》
获石油总公司三等奖。
烈士名录王永义孙忠海孙衍华
孙衍洲孙忠芳孙衍玉孙衍康徐振明
王永昌孙衍训于杰王全星孙衍花

撰稿:孙忠宝于桂贤

审稿:徐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