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3&run=13

概况

明永乐二年(1404年),李、刘二姓来此定居。因地处东村河之北,而命村名河北
。后有修姓迁来定居。1981年,因重名改为新兴村。
新兴村位于海阳市城区北郊担杖山前,地处东经121°09′,北纬36°47′
。东与李家庄、西哲阳村为邻,南与城北村相望,西邻东村大河。距市中心1.5公里
,隶属方圆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以丘岭山地为主,耕地面积7公顷。农作物主
要有玉米、小麦、花生等。
1955年,全村只有38户,140人。2002年,全村有117户,563人,有李、修
、刘、高、姜、唐、杨等姓,其中人口较多的是李姓。
195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不足万元。198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92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2%、85.5%、13.3%,人均纯收入3930元。

大事记

1931年李维信、李玉丰等购买两麻袋松树种子,在担杖山上造林200公顷,松树
覆盖面积达90%,一直保持至今。
1942年2月24日、3月3日国民党顽军秦毓堂部在龙塘埠河和河北村,先后杀害了
本村修德胜、修敬佐父子。
1946年海阳县邮电局、新华书店、公安局、司法科驻河北村,后迁东村。
1955年本村成立曙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与城北村联合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7年成立了新兴建筑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
1990年投资100万元,在东村河建成12个井口连通的梅花井封闭式蓄水池,以供
自来水之用。
2000年投资90万元,修建村西新兴大桥和70米宽的拦河闸。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全村耕地53.3公顷,粮食亩产75公斤,总产3万公斤。改革开
放以来,城市规划逐渐扩大,本村耕地面积也随着逐步减少。至2000年,仅剩16公顷
。本年,粮食亩产400公斤,粮食总产量4.8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333公斤,总
产1.5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1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万元,畜牧业收入8万元,其它
收入2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村中仅有一个榨油作坊,从业人员3-4人,收入微薄。1960年
,村集体建起粉坊,职工3人,6年后停业。1987年,成立新兴建筑公司。至2000年,
建筑公司固定资产达135万元,从业人员100余人,收入260万元,利税13万元。1998
年,羊毛衫加工业蓬勃兴起。2000年,羊毛衫加工点已发展到65个,从业人员260余
人,收入200万元,税金26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0人,收入1105万元,
其中工业收入795万元,建筑业收入310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商饮服
务业及修理业。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0人,收入172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
6万元,服务业收入125万元,商饮业收入21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河北小学。1990年投资5万元,建新兴小学,有教职工4人
,学生20余人。之后,新兴小学并入东村中心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
中专院校者30人,其中研究生2人,出国进修者1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1955年,人均粮食15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260公斤,全村收入11万元。2
002年,人均存款5000元,全村有机动运输车辆30辆,彩电290台,电冰箱150台,摩
托车280辆,电话300部,洗衣机30台。
村庄建设20世纪70年代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1987年,村统
一规划房屋建设,划定新房区。1995年,投资37万元,硬化新兴街北端路面1700多平
方米。1993-2000年,投资2000万元,建小区楼10栋,计2.6万平方米。2000年,投资
50万元,建护河堤1100余米。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93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减免了村民承担的所有统筹
提留款及自来水费,两项金额达80余万元。1998-2000年,投入48万元,用于自来水
改造、电网改造,安装闭路、有线电视等。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9月10日成立第一个党小组,有党员6名,李维信任组长
,李淑超任副组长。1943年3月建立党支部,修德润任党支部书记,李维信任组织委
员,修德进任宣传委员,李淑超任军事委员。1943年起,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反
奸反特反霸斗争,站岗放哨,参军参战,出民夫支前,参加了万第、朵村、大夼、道
口等地战斗。38户的小村,有28人参军参战,一家3人参军的就有4户。1949年10月党
员身份公开,全村党员有10名。2000年以来发展党员4名。2002年有党小组2个,党员
34名。1943年起,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修德润、李淑超、修德进、李中道、修敬风
、李积道、李德堂。2002年8月起,李德堂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1947年,河北村和台上村成立一个行政村,负责人李维
允。1947年5月,李维公任村长。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改称河北大队管理委员会。
1968年,大队管理委员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
,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妇女、治安等组织。1953年以来,曾任
村行政主要负责人有李中道、修敬风、李洪吉、李吉道、刘同三等。

人物

人物简介李仙岭(1920-1991)原名李仁道,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革命。曾任东
北联军四纵作战科书记员,后勤部运输营副指导员、副教导员,军政治部宣传科副科
长,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师政治部副主任,西藏军区政治部副
秘书长、生产部计划处处长、生产部政治部主任、生产建设兵团师政委、军区副政委
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修德水(1921.2-1998)1946年5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1947年,任胶东军区司令部汽车中队中队长。1948年后,曾任济南天桥汽修厂
厂长、福州汽车厂厂长、福建交通厅运输处副处长、福建省永安汽车厂厂长、福建省
交通厅副厅长。
李坤1924年生,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随大军
南下,在云南省转入地方工作。曾任云南省人事局副局长。
烈士名录李宗道李学超李润超
李德法

撰稿:李德学李同宗

审稿:李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