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虎龙头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17&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建村,原名上山庄。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辛姓迁
来定居,因村处下虎龙头东部较高处,更名为上虎龙头村。与自然村中虎龙头村为一
个行政村。
上虎龙头村位于海阳市西部,地处东经120°00′,北纬36°50′。属丘岭
区,东邻西金石青村,西与下虎龙头村交界,南与西宅子头村相望,北与苗家沟村接
壤。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隶属小纪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200户,575人,有辛、柳、王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辛姓人
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万元。200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59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60%、21%、19%,人均纯收入2782元。
大事记

1941年久旱无雨,小麦几乎绝产,秋粮减产大半。
1942年本村解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6年集体投资4900元,建起长28米、宽18米、深10米的大口井。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9年集体投资10万元,修建水库2座。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9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80公斤
,总产16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61公斤。2002年
,粮食亩产671公斤,总产40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品种有红富士、乔纳金等。200
2年,全村果园面积16.7公顷,第一产业总收入34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73万元,畜
牧业收入173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村内仅有扎麻布、结网扣等小手工业,从业人员10多人,收入
仅够自给。1967年,村集体投资建磨坊,职工2人。此后相继建起油坊、电气焊加工
部、机械维修店等个体企业。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0人,收入121万元,其中
工业收入81万元,建筑业收入40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积极扶持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运输业
及商饮服务业。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人,收入113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3
万元,商饮业收入60万元,服务业收入3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村小学,学生60多人。1982年,集体投资建校舍12间,学生
100多人。之后,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由
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3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过着衣食不足的苦日子。建
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00公斤。1975年,全村收入
7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0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60辆,摩托车20辆,电话60
部,电视机160台,电冰箱6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
方米。1982年,全村统一规划房区、街道。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1年,村合作医疗站建立。1981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2年,
集体投资新建卫生所。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辛吉文、王正春等由下虎龙头村柳迎林介绍,加入中
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1944年1月成立党支部,辛吉文任党支部书记。在
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村民拥
军支前,发动民兵参军参战。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2人。2002年,
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30名。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辛吉文、柳瑞彬、王正春、
王正悦、辛俊浩、辛吉香、辛吉彦、辛吉香、辛希鹏、辛俊宝、辛俊礼。自辛希鹏任
党支部书记以来,村党支部曾多次被市、乡评为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委
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辛俊宝任主任,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
妇女等组织。曾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正春、辛德兴、辛俊亭、辛吉香、辛俊
爱、王俊学、辛俊宝、辛希鹏。1999年3月,党支部书记辛希鹏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
会主任。

人物

烈士名录辛吉桂辛俊洪辛俊恩
柳文成辛俊秀辛德欣王正义

撰稿:辛吉发审稿:辛希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