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洪沟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11&run=13

概况

明朝末年建村。因建村处有一东西横沟,故命村名横沟,后演变为洪沟村。198
1年,因与发城镇洪沟村重名,故在洪沟前加“南”字以示区别。建村初期,有陶、
徐、宋等姓。
南洪沟村位于小纪镇西北部,地处东经120°56′,北纬36°51′。距镇政
府驻地12公里。北与泉水头村相接,南与小杨格庄交界,东与夏泽村接壤,西与牛根
树村相连。隶属小纪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7公顷,山岚16.7公顷,
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139户,407人,有辛、陶、徐、宋、刘、梁等姓,其中辛姓人
口较多,均为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36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总收入的比重为74%、15%、11
%,人均纯收入2954元。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9年开发向阳岭。累计投资11万多元,裁植果树13.3公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约50公斤。20世纪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全
村整修坝头地6.7公顷,整大寨田2公顷。1978年,粮食亩产200公斤。1983年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3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49公斤,总产27万公
斤。1978年以来,全村发展果树13.3公顷,植桑4.7公顷。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
收入29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43万元,畜牧业收入129万元,其它收入19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村内第二、三产业寥寥,收入微薄。解放后,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发展起面粉加工厂、针织刺绣加工点、机械修理部、商店及赶集商贩等。
2002年,全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50人,收入77万元,其中工业、建筑业收入55万
元,运输、服务业收入7万元,商饮业收入1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0年建村小学,设1个班,有教师1人。1982年建幼儿园,有教师1人
。到2002年,全村儿童入园入学率达到100%,由原籍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者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居住以草房为主,人均不足4平方米,人均粮食不足100公
斤。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粮食200公斤。1984年投资5万元
,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6年,投资3万元,全村吃上了自来水。1974年开始,全
村统一规划街道、建房。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400元,有客货运输车2辆,各种农用
车40多辆,摩托车6辆,电话36部,电视机100台,电冰箱、洗衣机10台;全村建新房
60栋,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5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3年,辛瑞亭、辛苗生、陶万修、辛元花等,经夏泽村党组
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本年成立党组织,带领群众拥军支前
,组织民兵参军参战。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6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
组5个,党员32名。曾有辛瑞亭、辛殿胜、辛洪兴、陶希孔、辛希亭、徐洪昌、辛洪
玉、徐桂春、辛殿章、辛凤吾、陶元海、辛殿开、陶吉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委
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
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有徐洪昌、辛殿开、辛殿
科、徐洪仁、辛凤高、辛洪山、陶吉太、辛宝章担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1999年,辛
宝章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辛殿良1924年6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
曾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64年转南京机床厂,先后任武装部长、副厂长
、副书记等职。曾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5次,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称号,出席了1950年全国英模代表会议。先后7次获民兵模范、模范党员、战斗模范
、政纪模范称号,素有“一英七模”之称,并连年受奖。
烈士名录辛殿仕辛殿崇辛殿学
辛殿政辛洪瑞辛元海辛元昌辛洪田
辛殿兴

撰稿:陶吉太审稿:陶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