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家夼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308&run=13

概况

明末,孙姓建村。因村处山夼,夼内有一尼姑庵,故命村名姑家夼,后演变为古
家夼村。
古家夼村位于小纪镇北部,地处东经120°59′,北纬36°53′。距镇政府
驻地20公里,东与清泉夼村交界,西与鲁疃相邻,南与李家疃接壤,北与西车格庄相
连。隶属小纪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桃、苹果、柿子等。
2002年,全村310户,1082人,有孙、姜、徐、曲、于、李等6姓,均为汉族
,其中孙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04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总收入的比重为53%、15%、3
2%,人均纯收入3104元。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7年开展土改复查运动。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190公斤。1978年以来,
全村发展果园10公顷,其它经济作物26.7公顷。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粮食亩产达到220公斤,比1978年增长3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12公斤,总产48万
公斤。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55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54万元,畜牧收入303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村内第二三产业寥寥,收入微薄。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发展起个体企业、商饮业、运输业等。2002年,全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
150人,收入490万元。其中工业、建筑业收入161万元,商饮、服务业收入210万元,
运输业收入119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9年,建古家夼小学,设4个年级,有教师2人。1958年建幼儿园,有
教师2人。到2002年,全村儿童入园入学率达到100%,由原籍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
者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居住以草房为主,人均不足5平方米,人均粮食不足100公
斤。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粮食220公斤。1982年投资5.3万
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1984年投资3万元,全村吃上了自来水。1980年开始,全村
统一规划街道、建房。到2002年,村民人均存款20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200辆
,摩托车100辆,电话100部,电视机300台,电冰箱、洗衣机50台。全村建新房150栋
,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6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5年,成立党支部。党支部带领群众拥军支前,组织民兵参
军参战。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6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5个,党员4
7名。曾有孙绪先、孙丕濯、姜连元、孙振江、孙保国、孙振元、孙作林、孙振业、
孙保春、孙君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村党支部被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委
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
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担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的
有孙显武、孙保全、孙振芝、孙丕海、孙丕濯、孙柏林、孙保玉、孙振安、孙振兴、
孙振业、孙焕玉、孙海林、孙保春、孙学军、孙君林。1999年,孙君林当选为首任直
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孙树先中共党员,曾任福州市二轻局党委书记。
孙东明1969年6月生,中共党员。海阳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1995年,其广播新
闻“大公司的小算盘”,获华东七省市广播电台好新闻一等奖。1998-1999年,其新
闻作品“农家院里忙出口”、“望麦兴叹是教师”,皆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一等奖。
烈士名录孙振福孙沛涨孙宝道
孙凤林孙柏林孙沛正孙振善孙义林
孙宝家孙仁林孙汝杰

撰稿:孙君林审稿:孙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