笤帚夼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83&run=13

概况

明初,辛姓迁来建村定居。因建村处有数棵古老的银杏树,枝头果实累累,酷似
“金珠”挂树,故命村名为金珠夼,后演变为笤帚夼。另一说,因建村之夼多生笤帚
草而命名。
笤帚夼村位于海阳市西部,地处东经120°57′,北纬36°48′。东与北斗
山村为邻,西与亭儿崖村隔路相望,南与纪家店村山地相连,北与荷叶山后村和辛家
夼村山地接壤,隶属小纪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8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樱桃、干杂果等。银杏为本村特产,有50-500年树龄的大树
59棵。20世纪末以来,新立银杏园3.3公顷,银杏苗圃13.3公顷,是全市有名的银杏
村。
2002年,全村312户,816人,有辛、孙两姓,均为汉族,除两户孙姓外,全
是辛姓。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8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分别为70%、14%、16%,人均纯收入3141元。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同年日军扫荡进村,烧毁乡公所粮库(家庙)5间,抓走村民3人。
1945年夏日军扫荡进村,打死村民2人,抓走民兵辛守堂(后牺牲在索格庄)。
1947年开展土改复查运动。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6年建设水库1座,库容23万立方米。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30公斤,总产22.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0公
斤,总产43.8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亩产360公斤,比1978
年增产11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420公斤,总产73.5万公斤。
为了充分发挥本村适宜栽植银杏树的优势,村“两委”大力支持村民栽植银杏,
发展银杏育苗,成立了银杏种苗发展基地。1993-1997年,银杏收入成为本村重要经
济支柱。后因市场不景气,2000年银杏生产处于低谷。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
631.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25万元,林业收入162万元,畜牧收入144.6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主要为做鞋、织布,从业人员无几,收入
仅够自给。1963年后,村集体发展了磨坊、油坊、粉坊及白铁加工。1983年后,发展
起刺绣、草编、维修、建筑等行业。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2人,收入143万元
,其中工业收入92万元,建筑业收入51万元。
第三产业1983年以来,先后办起了电气焊维修点,商店、医疗室。2002年,第三
产业从业人员42人,收入183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44万元,服务业收入60万元,商
饮业收入79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7年,成立笤帚夼村小学。1956年,成立五虎完小。1966年,由完小
改为五虎联中,有学生200余人。1982年合并到石马联中。1983年,投资5万元建成花
园式小学校园。1999年,又改为“五虎村”联办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各
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0人,其中研究生1人。村重视科技教育,多次派人外出学习,
村民有3人获得助理农艺师职称,技术员1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80公斤左右,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度日。建
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80公斤。1983年后,家家粮
食充余,温饱问题彻底解决。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40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151辆
,摩托车27辆,电话116部,彩电220台,电冰箱22台,洗衣机8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连车都不能通,住户大多是草房,人均居住面
积不足6平方米。1983年起,村内规划新房区2公顷,新建房屋100多栋。1999年,村
内整修了街道。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
集体福利随着社会进步,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1982年,村集体购买发电机,供村民照明;并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94
年,投资8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并在村里办起卫生室和幼儿园等。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辛长模在槐树底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
党员。同年成立了党支部,辛同科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村里成立了民兵
、妇女、儿童团等组织,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参加万
第战斗、淮海战役,出民工80余人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村参军者60余人
,其中为国牺牲20人,致残9人。曾有辛吉安、辛长卿、辛长模、辛同良、辛元田、
辛和顺、辛吉俭、辛合顺、辛香斋任党支部书记。1987年9月起,辛吉兴任党支部书
记。2002年,有党小组5个,党员41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设村公所。1943年改为村政
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委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
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辛元田、辛常欣、辛同兴、
辛同孟、辛同田、辛秀命、辛子全、辛和庆、辛浩杰。1999年,辛浩杰当选为首任直
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辛长孝1927年9月生,1944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连长、独立团团长等职。1970年任河北省军区独立师副师长,1978年调北京军区
守备七师任副师长。曾立二等功4次。1976年在唐山抗震救灾中,受到叶剑英元帅和
李先念副总理接见和表彰。
辛乐元1944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82年11月在担任村党支部委员时,被烟台地
区行政公署评为劳动模范。
辛浩波1962年1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1983年于北京化工学院毕业,分
配到山东化工学院工作。1988年,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专业,任该实验室主任、讲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研制了皮
革用涂饰剂,并发表有关论文7篇。
烈士名录辛吉芳辛浩林辛修斌
辛常南辛毅辛和恒辛常京辛同礼
辛同进辛乐铭辛吉玺辛守常辛同登
辛浩顺辛常孔辛守佳辛守江辛守义
辛常乐辛常聪辛和谦辛同胜辛常九
辛守芳

撰稿:辛合平辛乐元

审稿:辛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