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汪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76&run=13

概况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汪姓建村于托母山东麓,故命村名山汪家。后有刘
、孙、仲、丁、刁、叶等姓自外地来此定居。
山汪家村位于小纪镇南部,地处东经121°00′,北纬36°44′。东与邵伯
村为邻,西与孙家夼村接壤,南与靠山村相望,北与西野口村交界。距市政府驻地1
5公里,隶属小纪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芋头、蔬菜等。
2002年,全村33户,89人,有孙、丁、刁、叶等4姓,均为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00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50万元,第一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48%,第二、三产业
为52%,人均纯收入2600元。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5年八路军某独立团一个连进驻本村,军民合力垦荒造田。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0年与邵伯村分开,单设行政村。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在中共海阳县委的大力支持下,用上了电网供电。
1999年安装上程控电话。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50公斤,总产550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00公斤
,总产2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00公斤,比1978年增长
了1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09公斤,总产2.75万公斤,第一产业总收入20万元,
其中农业收入13万元,林、牧业收入7万元。
第二、三产业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8人,主要为劳务输出,收入达3
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63年村成立小学。20世纪80年代,学生入学率达到100%。自建国至2
002年,全村有高中生1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只有几十公斤,不足半年之用,只能靠给地
主扛活维生。
建国后,村民生活仍是花钱靠贷款,吃粮靠救济。1983年后,全村吃粮得到
彻底解决。
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500多元,有三轮农用车2辆,摩托车11辆,彩电25台
,电话18部。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破烂不堪,村民居住分散,村内只有几户人家。1956年,
政府分头做工作,使分散户搬到村里定居,住的是小草房,人均不足5平方米。1964
年,村对街道建房作了统一规划。到2002年,全村建房14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
到16平方米。
集体福利1986年,用上了电网供电。1995年,全村村民出资1万多元,出义务工
2000多个,吃上了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59年前,本村与邵伯村为一个行政村,山汪家村有党员5人
。1960年,村独立为行政村,成立党支部,先后有刁仲俊、叶洪臻、叶洪秀、孙桂山
、丁学信、刁学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员7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60年山汪家为行政村后,设大队管委会。1968年,成立大队
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先后有叶洪
秀、叶德清、刁学武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

人物

烈士名录刁忠礼刁忠杰叶洪德

撰稿:叶德清审稿:刁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