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埠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64&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另一说为明崇祯年间(1628-1643年),夏姓来此建村
。因村周围全是沙,故命村名沙桐埠。清雍正末年,姜姓来此定居。清乾隆初年,张
姓十世祖张新,自埠峰村迁居此地,改名为沙子埠。后有徐、郭、孙等姓自外地迁来
定居。
沙子埠村,位于海阳市政府驻地西5公里处。地处东经121°06′,北纬36°
45′。东与西八里庄为邻,西与潘家村相连,南与岚前坡村接壤,北与埠峰村相接,
隶属二十里店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5公顷,适
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农作物。
2002年,全村有189户,564人,有张、徐、郭、姜、孙、李、杨、于、毛、
祁、宋、黄、马、辛、刘、丛等16姓,均为汉族。其中张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收入40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收入83万元。2002年,农
村经济总收入716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80%、9%、11%
,人均纯收入3296元。

大事记

1941年八路军某部60多名伤病员进驻本村,本村解放。
1946年成立了合作社(村社)。
1968年全村的墓地统一搬到东山非耕地上。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投资1.5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4-1993年相继修建村北水库和村东大口井,使全村90%以上的土地能浇上水。
1994年投资5万元,建起村东南大桥。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约10万公斤。1978年,亩产200多公斤
,总产18.2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00多公斤,比1978年
增长了1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50公斤,总产56万公斤。
1993-1996年,发展蔬菜大棚40多个,占地面积4公顷,常年收入40多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57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10万元,畜牧业收入250万元
,林、渔业收入15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织袜作坊2家、织布2家,从业人员6人,收入微薄,
只能维持自家生活。1978-2000年,全村相继办起了面粉加工厂、冷拔钢筋厂、毛衫
加工厂、刺绣加工厂、勾花分厂、草制品加工分厂、建筑队等个体企业。
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0人,收入6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0万元,建筑业收
入50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村群众积极发展第三
产业。先后发展起电气焊、菌种养殖、车辆运输及商店、理发店等。
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人,收入81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0万元,商
饮业收入25万元,服务业及其它收入36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沙子埠村穷人的孩子根本读不起书。1978年以来,村设立了幼
儿园,建起了正规小学,儿童入园入学率达到100%。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
专院校学生1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生活以糠菜为主,粮食很少。解放后,村民生活水平逐渐
提高。1978年,全村人均粮食200公斤。2002年,人均粮食400公斤以上,人均存款1
000元;有各种车辆82辆,摩托车74辆;电话68部,电视机180台,电冰箱40台、洗衣
机6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全村没有一栋瓦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足7
平方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90%以上是瓦房,街道平整宽敞。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2年,
投资建起医疗站,为本村群众上门送药治病。1995年,投资5万元修建自来水,解决
全村天旱吃水难的问题。1996年,投资6万元,建起了幼儿园,半免费入园。从1998
年始,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人奖200元。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姜月龙在埠峰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
员。同年发展了2名党员,成立了党小组,姜月龙任组长。1942年,党小组发展了张
中礼、郭寿军等人入党。1944年建立党支部,张中礼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
,同年成立职、农、青、妇等群众组织,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霸斗争。194
9年村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6名。2002年全村有28名党员。自成立党组织以来,
曾有姜月龙、姜奎元、张京义、张忠礼、张京玉、姜奎海、姜德志、张作道、张中玉
、张桂民、张忠斌、姜树京、张桂全任村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设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
称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
、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先后由张京明、郭寿君、张作道、张忠志、张桂
全、郭恒三、孙法玉、姜树京、张忠斌、张中超、张中卿、郭俊德担任村行政主要负
责人。2002年4月,郭俊德当选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张京水1920年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在十二区分管青救会
工作。1944年调入北京做地下工作。1957年任总参二部情报处处长。师级。
郭寿卿1927年生,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上海前
夕,分配上海医科大学做地下工作。1957年,为上海军医大学教授。正师级。
张中信1928年生,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去上
海军医大学进修。1955年,任海军四○七医院院长。正师级。
徐德政1930年生,中共党员,15岁时即与父亲一起参加八路军。参军后一直做医
务工作。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战斗中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195
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三等功2次,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军功章1枚,被选为志愿军先进卫生工作者。1954年二次赴朝。1957年入军医学
院学习。1964年毕业后,先后任军医、医务处主任、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南京
中医学院针灸系副主任兼党总支副书记等职。1984年任南京中医学院组织部长。撰写
临床和科研方面的论文多篇,为江苏省中医学会会员。
王洪瑞1941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分配在临
沂拖拉机厂。曾任技术科长、检查科长、企管办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
。设计机床3台、流水作业线2套,组织设计、审核泰山15、泰山18拖拉机的研制。曾
3次获省企业管理、工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烈士名录徐德玉张京义张忠刚
徐德庆郭寿岐徐德良张忠品张作典

撰稿:张桂武审稿:张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