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63&run=13

概况

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潘姓建村,以姓命村名潘家。后有王姓建村于梧桐山
西麓,命村名梧桐埠。因与潘姓居多的潘家只有一街之隔,清初,两村合一,仍称潘
家村。
潘家村位于海阳市政府驻地西10公里处。地处东经121°05′,北纬36°45
′。东与沙子埠村为邻,西与窦疃相连,南与祁家庄隔青石公路相望,北与埠峰村接
壤,隶属二十里店镇,南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4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482户,1293人。有潘、张、赵、崔、鲍、王、于、訾等姓
,均为汉族,其中潘、张两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万元。200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94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
5%、36%、19%,人均纯收入3300元。

大事记

1940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二日)日军飞机轰炸潘家,炸毁草房5间,炸死驴1头。
1942年本村解放。
同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五日)日军胶东大扫荡,杀死村民24人。
1954年本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73年冬村集体修建沙河南岸大口井。
1974年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0年全村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6公斤,总产2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40公斤
,总产48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42公斤,比19
78年增长了302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50公斤,总产53万公斤。
1990年以来,村党支部扶持群众发展蔬菜大棚。2002年,全村建大棚34个,
占地2.7公顷,年产各种蔬菜260吨;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805.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
538万元,畜牧业收入263万元,林、渔业收入4.5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工业仅有小手工业,主要为纺纱、织袜、红炉等,从业人
员9人,收入仅够自给。1965年,集体购买第一台140柴油发动机,建立面粉加工厂。
同年又发展起鞋底、提篮、草编加工,从业人员400余人。继之又建起螺帽厂、红炉
及弹花、条编等。1983年,潘正敏承包公社建筑队后,自筹资金建起石材加工厂,后
中外合资成立普鲁石石材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德国、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后相
继建起标准件、编织袋、钉厂等个体企业4家。
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22人,收入656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27万元,
建筑业收入329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
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修理、经商、运输、电焊、饮食服务等行业。2002年,第
三产业从业人员50人,收入333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50.7万元,商饮业收入146.8
万元,服务业及其它收入35.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潘家小学,在校学生40多人。20世纪60年代,村集体建学
校16间,建立学校大院,占地2000余平方米,在校学生200多人。自建国至2002年,
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57人。1989年,潘家村被海阳县政府评为“文明村”。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过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
日子。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粮食150公斤。1975年,
人均粮食250公斤。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18辆,农用车26
0辆,摩托车320辆;彩电300多台,电冰箱180余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全村仅有两
处瓦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
1982年以来,新房区街道整齐,新建主要大街3条,沿街绿化带长达1100米,街中心
广场面积2000平方米,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

集体福利从1966年以来,集体先后投资1万多元,购买了7台脱谷机,结束了自古
以来砘压、连枷打小麦的历史。1974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78年以来,随着集
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本年,购买了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
电影。1986年,投资5.8万元,修建起自来水配套设施,村民吃上了自来水。1991年
,投资10万元,修建起南沙河大桥,方便了村民,也方便了邻村。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张子山经埠峰村张元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
本村第一名党员。1945年,村成立党支部,潘元清任党支部书记。在党组织领导下,
村成立了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1949年11月(农历十月),
组织支前队11人,随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同年村党员身份公开,有党员19名。200
2年,全村有党小组5个,党员62名。自成立党支部起,先后有潘元清、潘学坡、张子
奎、张学俭、鲍丕乐、潘富国、于明海、鲍庆祝、潘学泰、张中道、张学成任党支部
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4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
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革命委员会。1980年12
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
、妇女等组织。先后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张子山、王京禄、张京文、潘孟会、
张学俭、潘孟江、赵振江、张京起、潘学进、鲍庆祝、张忠道。1999年4月,于明海
当选为首任村民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4月,潘正敏当选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潘宗道1926年2月生,1944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曾任排长、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师政治部副科长、团政
治处主任,军政治部副处长、处长,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集团军政治部主
任、副政委等职。先后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1枚,三级解放勋章、三
级独立勋章各1枚。
张学温1944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前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解放青岛后,
曾任即墨县财政科长、省财政厅人事科长、省重点工程会战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等职。
潘正敏1944年4月生。系烟台普鲁石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9年12月
,被评为海阳市劳动模范。2002年12月,被评为烟台市农民企业家。2003年,被国际
名人交流中心授予世界著名人士。2002年4月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主任,为村经济发展
和村民生活的提高做了大量的工作。
烈士名录赵连忠赵振文王景祥
张中升潘希禄潘微芸崔正新张敬武
于学政张万竹潘孟起

撰稿:潘学勤赵振勇

赵泽张贵义

审稿:张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