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夼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61&run=13

概况
明永乐三年(1405年),修姓从河南省孟津县迁入此地建村定居,因村处山夼之中
,故命名为修家夼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姜姓十世祖姜之胜由姜格庄迁入
,杨姓先祖杨伦由石剑村迁入。后有王、范、康等姓相继迁来居住。
修家夼村位于海阳市政府驻地西10公里处,地处东经121°04′,北纬36°
46′。东与埠峰村接壤,南与窦疃隔青石公路相对,西邻东上庄,北与下于朋村隔山
相望,隶属二十里店镇。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
村中有一古槐,粗约两抱,树干中空,可容3人,树冠枝叶茂盛。 全村
辖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5.6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
米、地瓜、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380户,1048人。有姜、杨、王、范、修、于、李、赵、徐
、康等10姓,均为汉族,其中姜姓人口较多,杨姓次之。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464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4%、14
%、22%,人均纯收入3297元。

大事记

1942年本村解放。
同年中共修家夼村党支部建立。
1943年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进驻本村。
1955年村成立了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大搞水利建设,打机井8眼,修水库1个。
1964年开展“四清”运动,全村大、小队干部有54人被错定为“四不清”干部。
1965年实行计划生育,全村有45人做了结扎手术。
1971年动工修建北山水库,1978年完工。
1977年修大口井1个。
1982年修到窦疃的连村路2.5公里。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秋村投资4万元,建起了第一批蔬菜大棚。
2000年全村建起蔬菜大棚180个,年收入近200万元。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20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10公斤
,总产51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亩产485公斤,比1978
年增175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70公斤,总产83万公斤。
1959年,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果园1.2公顷,栽植桃树1000棵。1968年,
在东山栽植苹果2公顷。2000年,全村果园面积达6.7公顷。
1996年以来,村党支部扶持村民建桑园6.7公顷,建蔬菜大棚12公顷,成为
海阳市大棚蔬菜生产典型村。曾多次受到海阳市政府和镇政府的表扬,连年被市政府
授予规模经济示范村称号,省内其他县市区及河北省部分县市多次来村参观考察。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93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804万元,林、牧业收入1
32万元。
第二、三产业1965年,集体开起了油坊、磨坊、粉坊。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
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发店、电焊修理部、商店及建筑、运输业等

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70人,收入527万元。其中工业、建筑业收
入201万元,运输业收入83万元,商饮、服务业及其它收入243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6年,成立修家夼村小学。1969年村投资5万元,新建校舍24间,办
起了村办中学,教师10名,学生250人。1992年,学校被评为烟台市级“花园式学校
”。1994年,幼儿园被评为烟台市级幼儿园。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自1986年以来,
连续多年被县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学校的学生
80名。
村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聘请有关专家讲课,或派人外出学习。2002年,全村有2
0余人获得农艺师和会计师职称。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80多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
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75公斤。1978年,全村收入45
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5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230辆,摩托车110辆,电话1
25部,彩电180台,电冰箱100台,洗衣机85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齐,村民住房是草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
米。1986年,村统一规划街道,建立新房区。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1年,建立了合作医疗站。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
步提高。1979年,集体投资3.6万元,安装发电设备,家家安上了电灯。1982年,购
买16mm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86年,投资10万元,村民吃上了自来水。1998
年,安装上程控电话。1999年,投资3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杨学宫、杨学宦、杨学礼等人经区干部张元庚介绍,
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成立党支部,杨学宫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先
后开展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300余人次。自建立党支部以来,先后
有杨学宫、杨学礼、杨学堂、王兆家、杨泽、王兆芝、杨明庆、王兆荣、姜树光任党
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5个,党员46名。自姜树光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党
支部多次被中共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姜树光本人,连年被评为优秀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
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
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自1942年起
,先后有姜政凤、杨永昌、范举、王兆家、杨哲荣、姜堂、王日生、姜树光任村行政
主要负责人。1999年4月,党支部书记姜树光当选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1998年,姜
树光当选为烟台市人大代表。2000年,本村被烟台市授予文明村称号。

人物

人物简介修泰胜(1926-2000)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任班长、龙山区武装部长。
1948年随军南下到上海,任上海市闸北区公安局科长、局长。1955年任上海微型电机
制造厂党委书记,行政13级。
康增吉1926年生,1942年进入抗大学习,先后任营长、团长、师长,某导弹基地
政委。
王兆荣1935年2月生,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
以来,村多次评为市、县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模范村。1982年11月,被烟台
地区行政公署评为劳动模范,1984年出席烟台市党代会,并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享
受荣誉津贴。
杨哲南1952年生,中共党员,海阳市司法局纪检组长。1988年在海阳县财政局工
作期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全省校舍改造先进工作者称号。
姜华平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山东交通学院系主任、工学博士、山东省道路
交通安全专家组成员、山东省城市畅通工程评审专家组成员。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1项、市级创新奖1项。主编或参编教科书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烈士名录姜绍真姜绍珠杨在礼
李庆红李庆玉李庆仙王兆国王吉斌
姜禄姜希茂姜华茂姜华盛杨学文
王兆吉姜成福杨学信姜祥姜树凯

撰稿:李国福姜瑞

审稿:姜树光